七姐誕拜七姐

七姐誕拜七姐

七姐誕拜七姐全攻略|香港七夕習俗與傳統

七姐誕簡介

七夕 係農曆七月初七,香港人傳統叫佢做「 七姐誕 」或「 乞巧節 」。傳說入面,七姐即係織女(Weaving Maiden),同牛郎(Cowherd)一年一度喺鵲橋相會。
拜七姐(拜織女)嘅用意係祈求心靈手巧、覓得好姻緣、家庭美滿、小孩平安,做紡織或賣布嘅人亦會求生意興隆,舊時女性社會地位低,拜七姐亦係求婚姻穩固嘅方法之一。

七姐盆與供品

七姐盆( Seven Sisters Basin)係拜七姐儀式嘅核心用品,有兩種款式:

  • 盆形紥作:立體紙紮盤,入面有七姐衣、牛郎帽(寫住「七夕牛郎鵲橋會織女」)、七件象徵梳妝用品嘅紙製飾物(梳、扇、首飾)。
  • 平面印刷:印有牛郎織女喺鵲橋相會嘅畫面,旁邊有六位仙姐見證。

除咗七姐盆,仲有:

  • 七姐衣(織女衣)、牛郎衣、觀音大士衣(拜完一齊焚化)
  • 水果(橙、楊桃、菱角;忌梨)
  • 糕點(中秋月餅、甜點)
  • 胭脂水粉(化妝品)、紙扇、鏡子、耳環、頸鏈等紙紮飾物
  • 禾秧(七夕習俗之一,象徵豐收與夫妻團聚)

禾秧與七夕習俗

七夕禾秧係舊日香港七姐誕傳統之一

  • 一個月前將穀粒放瓦盆,加水發芽,長到七八吋高,用紅紙條圍起,七夕當日擺上桌供奉。
  • 象徵拜牛郎(農夫)、夫妻團聚、收成豐足。
  • 舊時街市七夕前會大量出售紅紙禾秧,小販會去批發市場入貨。

拜七姐流程(拜七姐儀式)

七夕拜七姐雖然而家唔普及,但傳統上有一套完整而有趣嘅流程。

前期準備

  • 時間:農曆七月初六晚(子時:晚上 11 點至凌晨 1 點)拜最好;錯過可喺初七拜。
  • 購買用品(七姐拜祭用品):七姐盆、七姐衣、牛郎衣帽、五寶牒、七色彩紙、壽金、香燭、香爐(刻住「有求必應」最佳)。
  • 準備供品:水果、糕點、胭脂水粉、紙扇、鏡、飾物、禾秧。

擺設七夕檯

  • 舖紅布或紅紙喺八仙枱或圓枱上。
  • 中間放七姐盆,左右放水果、糕點、禾秧,前方放香爐、香燭,背後可放觀音像。
  • 地點可係天台、屋企露台、街角空地,傳統社區會幾家人一齊擺。

正式拜祭

  • 點香燭、燃壇香。
  • 面向牛郎星(Altair)同織女星(Vega),鞠躬三次。
  • 誠心講願望(心靈手巧、姻緣美滿、家庭平安、生意興隆)。
  • 將七姐衣、牛郎衣、觀音衣同七姐盆入面飾物焚化,送畀七姐使用。

拜後活動

  • 儀式後,大家圍住張檯傾計、食糕點,女仔會互相化妝打扮(用粉盒搽面),寓意「為悅己者容」。
  • 有傳拜完七姐會夢見天神帶去銀河睇鵲橋,為七夕添浪漫色彩。

童年回憶

好多香港人嘅七夕回憶都同阿媽、阿婆、姨姨一齊拜七姐有關——擺七姐盆、搽「七姐粉」、喺天台玩針線和彩紙,紅紅嘅臉蛋配白色粉圈,笑聲不絕,呢啲畫面就係香港情懷。

現代七夕拜七姐

現代香港雖然冇以前咁多人擺七姐盆,但坪洲仙姊廟、西貢、石籬仍保留傳統,黃大仙祠近年亦舉辦七姐誕活動,配合刺繡、首飾製作工作坊,令香港七夕再度吸引新一代參與。

英國七姐誕拜七姐

雖然「拜七姐」呢個七姐誕傳統喺香港有深厚文化根基,但喺 英國(UK),已知嘅七夕慶祝多數係日本 Tanabata 或華人式情人節活動,而未有可靠報導顯示有大型「紙紮七姐盆」拜祭場面。不過,部分港人家庭或華人文化社團,或有可能以簡化形式延續呢份情懷。

七姐誕唔只係浪漫故事,而係一種香港七夕文化,融合咗民間信仰、手工藝、美好願望同人情味。即使時代變遷,「拜七姐」嘅情懷仍值得珍藏同傳承。

佢哋好鍾意講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