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蠟原理

煲蠟原理

煲蠟原理全解 – 中秋 玩蠟燭點解會犯法?英文點講? 香港人必讀!

乜嘢係「煲蠟」?

「煲蠟」可以話係香港獨有嘅中秋節童年集體回憶,特別係90後、00後呢代人。以前一到中秋節,小朋友就會拎住鐵罐、打火機、蠟燭走落樓下公園、籃球場「煲蠟」,一班人圍住一罐滾住嘅蠟液睇住火光,覺得好過癮,甚至當係比賽邊個煲得最猛。

「煲蠟」係咩意思?

「煲蠟」其實字面意思就係「煲熔蠟燭」,即係用火將蠟燭加熱,令到原本固體嘅蠟變成液體,再不斷升溫直到沸騰,甚至冒煙、著火。成個過程大概包括:

  • 拎一個鐵罐或者金屬盒(e.g. 曲奇罐、奶粉罐)
  • 擺入幾支蠟燭(通常係細支膠袋裝開門七件事果啲)
  • 點火,加熱直到溶蠟成液
  • 有啲人會加埋紙巾、香精油、BB油或者火酒等易燃品去加強火勢
  • 煲到成罐起火或者冒煙,覺得「好型」、「好過癮」

呢種玩法,好多時係冇大人睇住,純粹一班小朋友喺屋苑、球場自己玩,所以風險極高。

點解中秋節會玩「煲蠟」?

其實「煲蠟」唔係古代傳統,而係近幾十年先興起嘅民間玩法(grassroots custom)。原因可能包括:
1. 中秋節入黑先慶祝,小朋友放學後有時間出街玩
2. 屋苑公園多地方,一班小朋友可以集體活動
3. 蠟燭平又易買,幾蚊有一包
4. 冇太多電子娛樂,自己創造玩意
5. 睇火光覺得刺激,有「實驗精神」🤣

不過,隨住年年都有事故,加上社會安全意識提高,政府開始禁止煲蠟,喺公園或者公共地方煲蠟都會被警告甚至檢控。

英文點講「煲蠟」?

「煲蠟」其實喺英文入面冇一個正式、官方嘅翻譯,因為呢個習俗主要只喺香港流行,係一種比較地道、本土化嘅中秋節玩意。不過,如果你想向外國朋友解釋,都有幾個比較貼切嘅講法可以用。

最直接可以講係 “ boiling wax ” 或者 “ wax boiling ”,簡單清晰,直譯就係「煲蠟」。但為咗令對方明你講緊乜,其實可以補充多啲,例如話:“ melting candle wax in a metal can during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期間喺鐵罐入面熔蠟)。咁樣講法雖然長啲,但就更易畀唔熟香港文化嘅人明白。

如果想再具體啲,可以用句式去描述,例如:

“In Hong Kong, some kids celebrate Mid-Autumn Festival by playing with fire and melting candle wax in tins, which is called ‘boiling wax’ locally.”

總括嚟講,「煲蠟」冇一個一字多義嘅英文 equivalent,但只要你用簡單直接嘅描述方式,通常外國人都會理解你講緊係玩火嘅一種危險活動。

煲蠟原理係乜?點解會爆炸?

第一層原理:蠟燭燃燒(Combustion of Wax)

蠟燭(candle)本身係用一種叫石蠟(paraffin wax)嘅物質做成,屬於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當你點火嘅時候,火焰就會加熱蠟燭底部,令佢由固體變成液體,再透過燭芯(wick)將液體吸上去,轉化成氣體並燃燒,從而產生光同熱。

其實你每次點蠟燭,都喺做緊一個微型嘅燃燒反應(combustion reaction):

Paraffin Wax + Oxygen → Carbon Dioxide + Water + Heat

CₙH₂ₙ₊₂ + O₂ → CO₂ + H₂O + Heat

呢個過程本身唔算危險,但當你煲多幾支蠟燭落罐,加上唔受控嘅高溫,就開始變得有危機。

第二層原理:蠟液沸騰(Boiling of Wax)

好多人以為煲蠟只係熔蠟(melting wax),其實係誤解。正常蠟燭只係熔化,溫度大概攝氏60至80度。但當你繼續加熱,液態蠟會再升溫直至接近攝氏200°C 或以上,就會開始出現「蠟液沸騰」現象。

一旦蠟液沸騰,佢唔單止會冒泡,仲會不斷產生氣體,極易引發火焰升高,甚至整罐著火(flashover)。

第三層原理:點解會爆炸?

而真正煲蠟危險到會爆炸,就係因為以下幾個因素:

  • 水 + 熱蠟 = 爆炸陷阱

    如果有人將水潑入滾蠟,會產生即時蒸氣爆炸(steam explosion)。水入到攝氏200°C 嘅蠟液,會瞬間轉為水蒸氣(expansion ratio 約1700倍),產生巨型氣泡,將熔蠟四射,嚴重會灼傷眼、面甚至全身。
  • 加油 + 火酒 = 火球陷阱

    有啲人想「玩大啲」,會加BB油、火水、酒精等易燃液體落蠟罐,咁做其實等如製造汽油彈(Molotov cocktail)!油類喺高溫下會揮發,形成可燃氣體,只要一點火就會形成火球(fireball),爆開時火焰範圍足以燒傷周圍所有人。
  • 密封空間 + 火源 = 爆炸鍋

    如果你用嘅係有蓋罐(例如奶粉罐),而唔係通風嘅金屬盤,咁熱力聚集後,內壓升高,一旦爆開,等同自製炸彈,飛罐碎都可以致命!

簡單總結煲蠟爆炸嘅科學原因

  • 過熱蠟液沸騰(boiling wax) → 超過200°C 好易起火
  • 加入水或易燃液體(water/oil/alcohol) → 引發瞬間爆炸
  • 密封空間內燃燒(pressure build-up) → 成為爆炸裝置
  • 燃燒氣體聚集(accumulated vapour) → 火球效應

點解中秋節會玩「煲蠟」?

其實「煲蠟」唔係古代傳統,而係近幾十年先興起嘅民間玩法(grassroots custom)。原因可能包括:

  • 中秋節入黑先慶祝,小朋友放學後有時間出街玩
  • 屋苑公園多地方,一班小朋友可以集體活動
  • 蠟燭平又易買,幾蚊有一包
  • 冇太多電子娛樂,自己創造玩意
  • 睇火光覺得刺激,有「實驗精神」

煲蠟犯法?真係會被拉?

好多家長以為煲蠟係「小朋友玩意」,但其實根據香港法例,煲蠟係犯法行為。

法律依據:

根據香港《公安條例》(Public Order Ordinance)及《消防條例》(Fire Services Ordinance):

  • 在公眾地方製造明火(open flame)或引起火警,可被控阻街、縱火或危害他人安全
  • 如造成火災或人命傷亡,最嚴重可以被控以 刑事毀壞(Criminal Damage) 或 危害他人生命罪(Endangering Life)

英國煲蠟犯法?英國人會唔會玩煲蠟?

講到「 煲蠟 」,呢個真係一個幾香港特色嘅中秋節活動,喺英國甚至其他西方國家基本上冇人識,亦冇人會玩。因為喺外國人眼中,將蠟燭擺落罐煲滾佢,再加啲咩火酒、BB油去整火球,根本唔係節日玩意,反而會被當係危險行為。

雖然英國法律入面冇寫明「煲蠟」犯法,因為始終係地區文化唔同,但如果你喺公共地方(例如街、公園)玩火、燒嘢、或者引起火警,一樣有機會觸犯多條法例。英國對防火(fire safety)同公共秩序(public order)非常重視,唔理你係咪玩節日習俗,一旦構成危險、滋擾或破壞,警方都有權採取行動。

例如,如果你喺街頭煲蠟導致起火或者有人受傷,就有機會被控刑事毀壞(criminal damage)、危害公共安全、甚至干犯反社會行為(anti-social behaviour)。即使冇人受傷,只要附近居民感到不安或者報警,你都可能被警告或罰款。

總之,喺英國玩蠟燭可以,但係一定要有節制,例如教堂點蠟、家庭燭光晚餐、節日裝飾咁都冇問題。但如果你試圖喺後花園或者街頭煲蠟,唔止冇人同你玩,仲好大機會畀人當你放火或者搞事,隨時有人報警叫你收皮。

簡單啲講,就算你搬咗去英國或者打算過節時「 重拾童年回憶」,都要記住:唔同地方有唔同文化,玩都要玩得醒目啲。如果唔確定當地咩可以做,問清楚先好動手,唔好一時懷舊搞到惹官非。

佢哋好鍾意講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