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情人節由來:浪漫背後嘅小秘密
話說 白色情人節(White Day)係3月14號,即係 情人節(Valentine’s Day,2月14號)之後一個月嘅「回禮日」。如果你係香港人,可能覺得呢啲節日好似同我哋唔太相關,畢竟我哋多數跟西式情人節,或者農曆七夕(Chinese Valentine’s Day)玩吓就算。但其實白色情人節有佢獨特嘅起源,主要係從日本(Japan)開始,之後傳到其他亞洲地方,例如韓國(South Korea)、台灣(Taiwan)同埋一啲大城市如香港。
點解會有白色情人節?
故事要由情人節講起。喺日本,情人節嘅玩法同西方唔同。西方係男女互送禮物,但日本就係女仔主動送朱古力(chocolate)畀心儀嘅男仔,或者朋友、同事,表示愛意或感謝。呢啲朱古力分咗兩種:一種叫「本命朱古力」(Honmei-choko),係送畀真心鍾意嘅人;另一種叫「義理朱古力」(Giri-choko),就係送畀普通朋友或者同事,純粹意思意思。
男仔收到朱古力之後,點算?日本人覺得要有個「回應」,於是就搞咗個白色情人節出嚟。1978年,日本一間糖果公司——全國糖果協會(National Confectionery Industry Cooperative)同埋一間叫「石村萬盛堂」(Ishimuramanseido)嘅老字號,開始推廣3月14號做「回禮日」。佢哋話,男仔喺呢一日要回送禮物畀女仔,通常係白色嘅糖果(white candy)、棉花糖(marshmallows)或者白朱古力(white chocolate),代表純潔同甜蜜嘅愛情。
點解叫「白色」?
你可能會問,點解要用「白色」呢?其實有幾個講法。一個係因為最初推廣嘅禮物係白色棉花糖,佢又軟又甜,好似愛情咁溫柔。另一個講法係白色代表純潔(purity)同無瑕(innocence),同情人節嘅熱情(passion)形成對比,好有浪漫嘅意境。無論點解,呢個「白色」嘅主題就咁定咗落嚟,變成一個傳統。
香港人點樣玩白色情人節?
喺香港,白色情人節唔算好普及,但近年因為韓劇(Korean dramas)同日式文化(Japanese culture)影響,有啲年輕人開始有興趣試玩。尤其係一啲情侶,會借機喺2月14號同3月14號互相送禮,搞亂咁嚟玩多啲節日氣氛。不過香港人實際啲,通常唔會好似日本人咁講究「本命」同「義理」,多數係送啲實用嘢,例如花(flowers)、飾物(accessories)甚至一餐靚飯(a nice dinner),多過純粹送糖果。
有趣嘅小故事
講到白色情人節,仲有個趣聞。話說1977年,有本日本女性雜誌(women’s magazine)提議話,男仔應該喺情人節後一個月回禮,當時叫「Marshmallow Day」(棉花糖日)。點知石村萬盛堂真係捉住呢個機會,推出白色棉花糖,話係「將女仔嘅愛包喺軟綿綿嘅心意入面」。呢個營銷真係好正,結果白色情人節慢慢變成一個商業同浪漫兼備嘅節日。
白色情人節嘅演變
而家,白色情人節唔單止係日本嘅專利,韓國同台灣都有自己嘅玩法。喺韓國,男仔回禮嘅壓力好大,因為女仔會期待收到貴啲嘅嘢,例如珠寶(jewellery)或者名牌袋(designer bags)。台灣就比較輕鬆,送吓糖果同小禮物就算。香港呢?隨心啦,鍾意點玩就點玩,無咩規矩。
白色情人節(White Day)由一個簡單嘅回禮概念,變成今日亞洲地區一個小眾但有趣嘅節日。佢同情人節連繫起來,畀人多一個機會表達心意。喺香港,雖然未有好強嘅傳統,但同朋友或者另一半試吓玩,送啲白色小禮物,都幾得意同有新鮮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