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吹水

傾閒偈;講無聊嘢~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算牙關開始打震 別說謊.

  • 英國月光 香港月光 比較

    英國月光 香港月光 比較

    英國月光 vs 香港月光 — 中秋節到底有咩唔同?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對香港人嚟講,係 團圓 + 傳統 + 回憶 嘅代表。但當你搬去英國,雖然同樣有月亮,但成個 vibe 完全唔同。

    月亮比較:香港 vs 英國

    月亮大小 (Moon Size / Apparent Diameter)

    香港 (Hong Kong)
    因為緯度較低(接近北回歸線),月亮望落去 微微大啲,視直徑大約 29.3–34.1 arcminutes。

    英國 (United Kingdom)
    緯度較高(北緯 50°–55°),月亮望落可能 略細 1–2%,但肉眼幾乎感覺唔到。

    結論: 香港同英國月亮大細基本一樣,差距微乎其微。

    月亮圓度 (Roundness)

    月相全球同步,無論你喺香港定英國,中秋個月亮圓度都係一樣。

    唯一分別係有時農曆十五唔一定最圓,可能十六、十七先係真正 Full Moon。

    結論: 圓度無地區差異,全球都一樣圓。

    滿月時間 (Full Moon Time)

    香港 (HKT, UTC+8) 比英國時間 早 7–8 小時。

    例如:2025 年中秋滿月時間係 9 月 7 日 02:10 UTC →

    香港:9 月 7 日 10:10am

    英國(夏令時間 BST):9 月 7 日 03:10am

    結論: 香港官方滿月時間早啲,但夜晚肉眼睇落差唔多。

    香港中秋節 Vibes

    商場同超市早早就擺滿 月餅 mooncakes 同 燈籠 lanterns。

    維園燈籠會 (Victoria Park Lantern Carnival) 每年都係人氣活動。

    大家上天台、去海邊、公園食月餅、剝柚子(pomelo),人情味十足。

    英國中秋節 Vibes

    華人超市先買到月餅,價錢通常比香港貴好多。

    好多移英港人會揪朋友去 後花園 BBQ (Garden BBQ) 或者 House Party。

    月光好靚,但街頭冇乜熱鬧活動,容易有啲 homesick。

    FAQ — 中秋月亮常見問題

    Q1. 英國月亮會唔會比香港細?

    唔會,最大分別都係角度同高度,肉眼基本上無乜分別。

    Q2. 香港同英國滿月時間點解唔同?

    因為時區唔同。月亮最圓嘅時間係全球同步,但香港比英國快 7–8 小時。

    Q3. 香港中秋有咩特別?

    有 維園燈籠會、街頭 煲蠟、玩燈籠,同埋大量傳統月餅選擇,節日氣氛好濃。

    Q4. 英國點樣過中秋?

    通常係家庭聚會、BBQ、喺屋企食月餅同茶。倫敦唐人街有時會有中秋裝飾,但規模細。

    Q5. 月亮喺英國會冇咁圓?

    唔會,月相係全球同步,圓度無分地域。

  • 中秋送禮水果

    中秋送禮水果

    中秋節送禮水果 攻略:揀最啱心意嘅禮物

    中秋節 快到喇!每年呢個時候,大家都會開始諗,中秋節送咩好?月餅當然係最傳統嘅禮物,但其實近年嚟,送水果禮籃( fruit basket )已經越嚟越受歡迎。尤其係忙碌都市,大家都開始注重健康,水果自然成為送禮嘅熱門選擇。

    點解要送中秋水果禮籃?

    送水果禮籃有幾個原因。首先,水果代表健康( health ),仲有美好祝福嘅意思,象徵圓滿同幸福。其次,水果種類繁多,可以配合唔同人嘅口味,無論係傳統嘅老人家定係追求潮流嘅年青人,都一定有啱佢哋嘅選擇。而且,水果禮籃亦係一種即食禮物,唔似月餅咁容易食厭,可以帶嚟唔同嘅味覺享受。

    中秋節最啱送嘅水果

    揀水果其實都係有講究嘅,唔係隨便揀啲就算數。以下幾款水果喺中秋節特別受歡迎:

    柚子( Pomelo )

    柚子喺中秋節可謂必備之選,因為「柚」字音似「有」,代表有好運,有吉祥,仲有團圓嘅寓意。柚子味道清新酸甜,適合用嚟做中秋送禮嘅主打。

    石榴(Pomegranate)

    石榴亦係中秋節熱門水果之一。石榴多籽,寓意多子多福,非常適合送畀新婚夫婦或者想添丁嘅朋友。而且石榴顏色鮮艷,非常有節日氣氛。

    蘋果( Apple )

    蘋果喺廣東話入面同「平安」同音,所以送蘋果就係送平安。特別喺中秋節呢個一家團聚嘅日子,送蘋果寓意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葡萄(Grapes)

    葡萄喺中秋節都係熱門之選。葡萄一串串,代表成雙成對,寓意團圓美滿。再加上葡萄味道清甜,又係好多人嘅至愛。

    點樣揀水果禮籃?

    揀水果禮籃其實有幾個考慮因素。第一,當然係水果嘅新鮮度。記住揀啲顏色鮮艷、手感結實嘅水果。第二,考慮收禮嘅人嘅喜好,如果唔知對方鍾意咩,可以選擇綜合禮籃,包括多種水果。最後,包裝都係唔可以忽略嘅,靚靚嘅包裝可以為你嘅禮物加分唔少。

    注意事項

    雖然送水果係好嘅選擇,但都要留意對方有冇對某啲水果過敏( allergic )。另外,有啲長者或者小朋友可能唔適合食太多甜嘅水果,所以選擇時要小心。

    中秋節送水果禮籃,真係又健康又有心思嘅選擇。無論係柚子、石榴、蘋果定葡萄,都可以表達你嘅心意,仲有美好嘅寓意。希望大家今個中秋都可以揀到最啱嘅禮物,送畀親朋好友,一齊過一個快樂嘅中秋節!

  • 煲蠟原理

    煲蠟原理

    煲蠟原理全解 – 中秋 玩蠟燭點解會犯法?英文點講? 香港人必讀!

    乜嘢係「煲蠟」?

    「煲蠟」可以話係香港獨有嘅中秋節童年集體回憶,特別係90後、00後呢代人。以前一到中秋節,小朋友就會拎住鐵罐、打火機、蠟燭走落樓下公園、籃球場「煲蠟」,一班人圍住一罐滾住嘅蠟液睇住火光,覺得好過癮,甚至當係比賽邊個煲得最猛。

    「煲蠟」係咩意思?

    「煲蠟」其實字面意思就係「煲熔蠟燭」,即係用火將蠟燭加熱,令到原本固體嘅蠟變成液體,再不斷升溫直到沸騰,甚至冒煙、著火。成個過程大概包括:

    • 拎一個鐵罐或者金屬盒(e.g. 曲奇罐、奶粉罐)
    • 擺入幾支蠟燭(通常係細支膠袋裝開門七件事果啲)
    • 點火,加熱直到溶蠟成液
    • 有啲人會加埋紙巾、香精油、BB油或者火酒等易燃品去加強火勢
    • 煲到成罐起火或者冒煙,覺得「好型」、「好過癮」

    呢種玩法,好多時係冇大人睇住,純粹一班小朋友喺屋苑、球場自己玩,所以風險極高。

    點解中秋節會玩「煲蠟」?

    其實「煲蠟」唔係古代傳統,而係近幾十年先興起嘅民間玩法(grassroots custom)。原因可能包括:
    1. 中秋節入黑先慶祝,小朋友放學後有時間出街玩
    2. 屋苑公園多地方,一班小朋友可以集體活動
    3. 蠟燭平又易買,幾蚊有一包
    4. 冇太多電子娛樂,自己創造玩意
    5. 睇火光覺得刺激,有「實驗精神」🤣

    不過,隨住年年都有事故,加上社會安全意識提高,政府開始禁止煲蠟,喺公園或者公共地方煲蠟都會被警告甚至檢控。

    英文點講「煲蠟」?

    「煲蠟」其實喺英文入面冇一個正式、官方嘅翻譯,因為呢個習俗主要只喺香港流行,係一種比較地道、本土化嘅中秋節玩意。不過,如果你想向外國朋友解釋,都有幾個比較貼切嘅講法可以用。

    最直接可以講係 “ boiling wax ” 或者 “ wax boiling ”,簡單清晰,直譯就係「煲蠟」。但為咗令對方明你講緊乜,其實可以補充多啲,例如話:“ melting candle wax in a metal can during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期間喺鐵罐入面熔蠟)。咁樣講法雖然長啲,但就更易畀唔熟香港文化嘅人明白。

    如果想再具體啲,可以用句式去描述,例如:

    “In Hong Kong, some kids celebrate Mid-Autumn Festival by playing with fire and melting candle wax in tins, which is called ‘boiling wax’ locally.”

    總括嚟講,「煲蠟」冇一個一字多義嘅英文 equivalent,但只要你用簡單直接嘅描述方式,通常外國人都會理解你講緊係玩火嘅一種危險活動。

    煲蠟原理係乜?點解會爆炸?

    第一層原理:蠟燭燃燒(Combustion of Wax)

    蠟燭(candle)本身係用一種叫石蠟(paraffin wax)嘅物質做成,屬於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當你點火嘅時候,火焰就會加熱蠟燭底部,令佢由固體變成液體,再透過燭芯(wick)將液體吸上去,轉化成氣體並燃燒,從而產生光同熱。

    其實你每次點蠟燭,都喺做緊一個微型嘅燃燒反應(combustion reaction):

    Paraffin Wax + Oxygen → Carbon Dioxide + Water + Heat

    CₙH₂ₙ₊₂ + O₂ → CO₂ + H₂O + Heat

    呢個過程本身唔算危險,但當你煲多幾支蠟燭落罐,加上唔受控嘅高溫,就開始變得有危機。

    第二層原理:蠟液沸騰(Boiling of Wax)

    好多人以為煲蠟只係熔蠟(melting wax),其實係誤解。正常蠟燭只係熔化,溫度大概攝氏60至80度。但當你繼續加熱,液態蠟會再升溫直至接近攝氏200°C 或以上,就會開始出現「蠟液沸騰」現象。

    一旦蠟液沸騰,佢唔單止會冒泡,仲會不斷產生氣體,極易引發火焰升高,甚至整罐著火(flashover)。

    第三層原理:點解會爆炸?

    而真正煲蠟危險到會爆炸,就係因為以下幾個因素:

    • 水 + 熱蠟 = 爆炸陷阱

      如果有人將水潑入滾蠟,會產生即時蒸氣爆炸(steam explosion)。水入到攝氏200°C 嘅蠟液,會瞬間轉為水蒸氣(expansion ratio 約1700倍),產生巨型氣泡,將熔蠟四射,嚴重會灼傷眼、面甚至全身。
    • 加油 + 火酒 = 火球陷阱

      有啲人想「玩大啲」,會加BB油、火水、酒精等易燃液體落蠟罐,咁做其實等如製造汽油彈(Molotov cocktail)!油類喺高溫下會揮發,形成可燃氣體,只要一點火就會形成火球(fireball),爆開時火焰範圍足以燒傷周圍所有人。
    • 密封空間 + 火源 = 爆炸鍋

      如果你用嘅係有蓋罐(例如奶粉罐),而唔係通風嘅金屬盤,咁熱力聚集後,內壓升高,一旦爆開,等同自製炸彈,飛罐碎都可以致命!

    簡單總結煲蠟爆炸嘅科學原因

    • 過熱蠟液沸騰(boiling wax) → 超過200°C 好易起火
    • 加入水或易燃液體(water/oil/alcohol) → 引發瞬間爆炸
    • 密封空間內燃燒(pressure build-up) → 成為爆炸裝置
    • 燃燒氣體聚集(accumulated vapour) → 火球效應

    點解中秋節會玩「煲蠟」?

    其實「煲蠟」唔係古代傳統,而係近幾十年先興起嘅民間玩法(grassroots custom)。原因可能包括:

    • 中秋節入黑先慶祝,小朋友放學後有時間出街玩
    • 屋苑公園多地方,一班小朋友可以集體活動
    • 蠟燭平又易買,幾蚊有一包
    • 冇太多電子娛樂,自己創造玩意
    • 睇火光覺得刺激,有「實驗精神」

    煲蠟犯法?真係會被拉?

    好多家長以為煲蠟係「小朋友玩意」,但其實根據香港法例,煲蠟係犯法行為。

    法律依據:

    根據香港《公安條例》(Public Order Ordinance)及《消防條例》(Fire Services Ordinance):

    • 在公眾地方製造明火(open flame)或引起火警,可被控阻街、縱火或危害他人安全
    • 如造成火災或人命傷亡,最嚴重可以被控以 刑事毀壞(Criminal Damage) 或 危害他人生命罪(Endangering Life)

    英國煲蠟犯法?英國人會唔會玩煲蠟?

    講到「 煲蠟 」,呢個真係一個幾香港特色嘅中秋節活動,喺英國甚至其他西方國家基本上冇人識,亦冇人會玩。因為喺外國人眼中,將蠟燭擺落罐煲滾佢,再加啲咩火酒、BB油去整火球,根本唔係節日玩意,反而會被當係危險行為。

    雖然英國法律入面冇寫明「煲蠟」犯法,因為始終係地區文化唔同,但如果你喺公共地方(例如街、公園)玩火、燒嘢、或者引起火警,一樣有機會觸犯多條法例。英國對防火(fire safety)同公共秩序(public order)非常重視,唔理你係咪玩節日習俗,一旦構成危險、滋擾或破壞,警方都有權採取行動。

    例如,如果你喺街頭煲蠟導致起火或者有人受傷,就有機會被控刑事毀壞(criminal damage)、危害公共安全、甚至干犯反社會行為(anti-social behaviour)。即使冇人受傷,只要附近居民感到不安或者報警,你都可能被警告或罰款。

    總之,喺英國玩蠟燭可以,但係一定要有節制,例如教堂點蠟、家庭燭光晚餐、節日裝飾咁都冇問題。但如果你試圖喺後花園或者街頭煲蠟,唔止冇人同你玩,仲好大機會畀人當你放火或者搞事,隨時有人報警叫你收皮。

    簡單啲講,就算你搬咗去英國或者打算過節時「 重拾童年回憶」,都要記住:唔同地方有唔同文化,玩都要玩得醒目啲。如果唔確定當地咩可以做,問清楚先好動手,唔好一時懷舊搞到惹官非。

  • 打風玻璃窗貼膠紙

    打風玻璃窗貼膠紙

    打風玻璃窗貼膠紙:香港人必讀 Typhoon Safety Guide

    每年一到打風 season(typhoon season in Hong Kong),香港人最期待嘅係「會唔會放假」,但最驚就係落地玻璃(floor-to-ceiling windows)會頂唔順。大家熟悉嘅場景係:風球掛起之後,便利店啲牛皮膠紙(brown packing tape)被人掃晒,返到屋企就幫玻璃窗整一個「米字型(criss-cross star)」。

    問題係:打風玻璃窗貼膠紙真係有用嗎? 其實好多時候,膠紙只係心理安慰多啲,實際作用有限。以下就同大家拆解傳統習慣,並提供更 practical 嘅貼士,等你下次打風可以安心啲。

    打風要關窗定開窗?

    坊間有個好耐嘅迷思:「打風要開少少窗,等氣壓平衡。」其實完全錯誤!

    • 正確做法:打風一定要關實全部窗(close all windows properly)。
    • 開縫隙會令風壓更危險,仲可能迫爆玻璃。
    • 如果窗戶 seal 唔好,可以加防風條(weather stripping),或者用毛巾暫時堵住。

    點解要關晒窗?(Why keep every window shut)

    • 本地權威寫到明要鎖窗
      香港 大交合 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喺八號風球行動指引度清清楚楚:「Lock all windows and doors」;仲提到如有百葉/擋風門(shutters)就插好,貼少量膠紙(adhesive tape)只係為咗減少碎玻璃造成嘅傷害,唔係防爆神器。
    • 開窗會加大「入風壓」同結構風險
      高風速經過大廈會令外牆壓力改變;一旦迎風面有罅/有開口(即你開咗少少窗),室內會變成正壓(internal pressurisation),再加上外牆風吸效應,會向外推玻璃同牆身,風雨亦直插入屋。呢個機制喺天文台教育文章都寫得好白。
    • 工程實驗:風入屋=頂屋頂
      美國IB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Business & Home Safety)用真房子做過全尺寸風洞測試:風一旦入屋,會將壓力傳到屋頂同牆身,大大增加結構損毀機會;相反,關好外窗、連同關埋室內門(close interior doors)可以分隔壓力,減低風害。
    • 「開少少窗等壓」=都市傳說
      包括政府/應急單位多年來都逐一「破迷思」:開窗唔會幫你「走壓」,只會引風入屋+吹飛雜物+入水。多個官方/學術渠道都係同一口徑。

    實務做法

    • 關好同鎖好全部窗門(close & lock all windows and doors);打前檢查橡膠邊/密封位(seals/​weather stripping)。
    • 拉埋窗簾/百葉(curtains/​shutters),人就離開玻璃位置(stay away from windows),預備一個內部、無窗細房(small interior windowless room)作避險。
    • 如真係驚爆裂,可以輕貼布紋膠布(duct tape)於大塊玻璃中央,目的只係減少碎片飛散;想要實際防護,應用防風百葉/鋼化或夾膠安全玻璃(shutters; toughened/laminated safety glass)。
    • 關埋室內門(close interior doors),減低室內壓力傳遞;千祈唔好開少少窗。

    快速結論(TL;DR)

    • 關窗>>開窗:按天文台同國際防災單位指引,一律關實;開縫只會令風壓入屋、加劇損毀。
    • 貼膠紙≠防爆:只係幫你控碎片;真要保護,用百葉/安全玻璃。

    打風用咩膠紙?

    香港人最常用三種膠紙:

    • 牛皮膠紙(brown packing tape) – 厚實但清膠漬最麻煩。
    • 透明膠紙(clear adhesive tape) – 易買但黐力不足。
    • 布紋膠布(duct tape) – 黐得最實,防水力高,外國最常見。

    提醒:膠紙唔可以防止玻璃爆裂,只係幫手減少碎片四散。

    打風貼膠紙:X字型 vs 米字型

    X字型(Cross Pattern)

    • 做法:由對角貼成「X」。
    • 優點:快手、慳膠紙。
    • 缺點:保護範圍有限。

    米字型(Star / Criss-cross Pattern)

    • 做法:除咗「X」之外,加多條橫線同直線,變成「米」。
    • 優點:心理上覺得全面啲,好似包到成塊玻璃。
    • 缺點:冇科學證明更有效,仲會留低更多玻璃窗膠紙漬。

    打風窗漏水(Leaky Windows During Typhoon)

    好多舊樓尤其係落地玻璃窗,打風時最容易出現漏水。簡單解決方法:

    • 用毛巾(towel)塞住縫隙。
    • 加裝防水膠條(waterproof seal strip)。
    • 準備膠盤/桶(plastic basin/bucket)接水。

    打風玻璃窗膠紙漬(Removing Sticky Tape Residue)

    打完風,清理「玻璃窗膠紙漬」最頭痛:

    • 用風油(medicated oil)或打火機油(lighter fluid)抹開。
    • 專業去膠水 remover更方便。
    • 千祈唔好用鋼絲刷,以免刮花玻璃。

    打風貼膠紙有用嗎?

    最實際嘅結論係:

    • 有啲用 → 減少玻璃碎片飛散。
    • 冇乜用 → 無法阻止玻璃爆裂。
    • 更好做法 → 定期檢查窗戶密封,考慮安裝安全玻璃(safety glass)或防風百葉(storm shutters)。

    「打風玻璃窗貼膠紙」係香港人嘅習慣,但實際保護力有限。最重要係:

    • 打風關窗,千祈唔好亂開窗
    • 做好防水措施
    • 定期檢查窗戶,必要時換安全玻璃

    膠紙只係輔助,最緊要都係人身安全(personal safety)。

    打風可唔可以開冷氣機?

    好多人打風時都會開冷氣機(air conditioner),原因係又熱又悶。

    • 答案係:可以開,但要確保窗同氣窗(window gap for aircon)關實。
    • 分體式冷氣(split-type aircon)冇問題,但要檢查室外機排水唔會倒灌。
    • 窗口機(window-type aircon)就要留意封邊,最好用膠條/防水貼封好,否則打風雨水好容易滲入屋。

    打風可唔可以開抽氣扇?

    另一個常見問題就係抽氣扇(exhaust fan):

    • 如果你開抽氣扇,會製造一個負壓(negative pressure),即係會由其他罅隙吸風入屋。
    • 打風時外面風壓已經好大,抽氣扇開住反而會令雨水或者強風由窗縫、門縫直衝入屋。
    • 如果真係想抽走焗熱,可以短時間開下,但最好唔好長開。

    打風可唔可以開抽油煙機(range hood / kitchen exhaust hood)?

    • 建議唔好開,因為抽油煙機同樣會造成負壓(negative pressure),風壓大時有機會由煙囪位或牆邊縫隙倒灌風雨入屋。
    • 如果真係要煮嘢食,最好快手開下就收,唔好長時間運行。

    打風廁所馬桶蓋應否蓋上?

    • 建議蓋上,因為低壓區域,排水渠可能會有「倒灌效應」,風壓大嘅時候甚至會令廁所散發臭味或者水花飛濺。
    • 蓋上馬桶蓋可以減少意外噴濺同異味。

    打風前要唔要清走露台雜物?

    要!花盆、椅子、掛牆架都可能變飛彈,建議搬入屋或用繩固定。

    打風可唔可以落樓收快件?

    唔好,天文台 hoist 八號之後,落街會有高空墮物危險,外賣、快遞都應該暫停。

    打風可唔可以煮食?

    煤氣爐可以用,但要小心窗邊防水;電磁爐冇問題。抽油煙機最好唔好開耐。

    打風要唔要準備應急物資?

    最好有:水、乾糧、電筒、尿袋、後備電池,避免停電時無以為繼。

    打風可唔可以落街影相?

    強烈建議唔好!街道水浸、墮樹、墮窗,全部都好危險。

  • 英國月餅2025 

    英國月餅2025 

    英國月餅 2025 全攻略:人在異地都可以賞月嘆月餅!

    每年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對香港人嚟講,都唔只係食月餅咁簡單,係一種 團圓 感覺(sense of reunion)、思鄉情懷(homesickness relief),甚至係一種傳統儀式感(cultural ritual)。

    即使你搬咗嚟英國,呢份節日氣氛都可以喺屋企重新營造返:一盞燈籠、一盒靚月餅、配住杯香片或者鐵觀音,無論你係倫敦、曼城、格拉斯哥定係村屋隔籬嘅小鎮,都可以自己搞個 Chill Chill 嘅中秋。

    但問題嚟啦 —— 英國邊度有得買月餅?係咪一定要去唐人街?有冇網購?有冇英國製造?係咪一定貴?

    今篇文章就一次過幫你解答晒以上問題,列出全英國可以買到月餅嘅線上平台(online mooncake providers in the UK),無論你係想買傳統港式(如雙黃白蓮蓉、伍仁、奶黃),又或者想試下西式 Fusion(Earl Grey、抹茶紅豆、伯爵奶油、榴槤朱古力),甚至係支持下英國本地製造(UK‑made mooncakes),你都可以搵到啱你心水嗰一款。

    月餅供應商分類一覽

    英國製造/Fusion 手工月餅(UK‑made / Fusion Mooncakes)

    Agape Kitchen — UK‑made 月餅,口味創新有 Pistachio、Matcha, Azuki Bean 或 Custard;購物滿 £80 可免運。
    網址:agape-kitchen.co.uk

    Too Much Sugar Food & Co. – 創意Fusion口味,Individual £7.00;禮盒 £42 起,UK‑made 手工月餅
    網址:www.toomuchsugar.co.uk

    Under The Same Moon — 英國手工製作,融合港式精髓,用「九龍麵粉」等精選材料;可選 frozen 雪皮款(Mini Snow Skin)如 Matcha Red Bean £13.49/2件、4件套 £26.89、Wing Wah 四件套 £41.88、Yao Yue 鹹蛋黃 8件 £25.88
    網址:wanahong.co.uk

    傳統香港 品牌月餅(Traditional HK Brands)

    Oriental Mart — 提供 Wing Wah、Zheng Feng、美心等多款傳統款式,價格:Zheng Feng 蓮蓉雙黃 £17.75、Zheng Feng 冬蓉 £16.95、Wing Wah 白蓮蓉 £38.95、Wing Wah 低糖雙黃 £45.95、Under The Same Moon 禮盒 £48.89
    網址:orientalmart.co.uk

    Food For Foodies — 英國全境送貨,亦可店取,品牌涵蓋 Wing Wah、Zheng Feng、HK Meixin(美心)、Kung Fu 等
    網址:www.foodforfoodies.co.uk

    馬來西亞手工月餅(Malaysian Handmade Mooncakes)

    Pasar Mart UK — 馬來西亞 Yi Jia Pastry House 手工製,送 UK。單件價錢:紅豆/香蘭 £8.49、蓮蓉 £8.99、Single-yolk variants £9.49–£9.99、多款如 Durian/Tiramisu £8.49、Mixed Nuts(預購)£9.99
    網址:pasarmartuk.com

    傳統禮盒月餅/罐裝(Traditional Tins & Gift Boxes)

    October Fifth Bakery (via Tradewinds Oriental Shop) — 雙黃蓮蓉禮罐 4 件 £21.55、單件 Individual 雙黃 £5.35、雜果 罐裝 4 件 £21.55、紅豆單黃罐裝 4 件 £17.95
    網址:tradewindsorientalshop.co.uk

    西式高級/精品月餅(Premium Bakery Mooncakes)

    Imperial Patisserie — UK 通關後寄送,產品如 Lava Mooncakes (4pcs) £29、Low Sugar Egg Custard (4pcs) 有售
    網址:ipastry.co.uk

    中超超市平台月餅(Supermarket Online Selection)

    Longdan — 提供 Double Happiness Lava Custard、HK HHYY Durian、Mixed Nuts 等,價錢 £19.50–£22
    網址:longdan.co.uk

    Zing Asia (Chester) — 超過 32 款月餅,例如 HKQ White Lotus with Double Yolk £4.19、Golden Lily Egg Yolk Lotus £3.70
    網址:zing-asia.co.uk

    Sous Chef — 雖非華人平台,但賣 4 種口味拼盒(蓮蓉、紅豆、芋蓉、冬蓉)金罐裝,但屬 gift‑style
    網址:souschef.co.uk

    常見問題 FAQ:月餅可唔可以帶出入境?手提?托運?有咩要注意?

    月餅可唔可以帶入英國?

    可以,不過要留意餡料同埋數量限制。根據英國邊境管制(UK Border Force)規定,大部分餅類食品都可以入境,只要:

    • 係商業包裝(commercially packaged)
    • 冇含有肉類成份(例如金華火腿月餅)
    • 咸蛋黃屬於灰色地帶,有機會因應來源地或數量被海關扣查
    • 用途係自用或送禮(非商業銷售),一般建議唔好超過 2 至 3 盒

    建議選擇較「安全」餡料,例如蓮蓉、紅豆、綠茶、奶黃等;咸蛋黃則有風險,尤其來自強國、未有歐盟食品合格標籤嘅產品。

    月餅可唔可以帶出英國返香港?或者去其他國家?

    要視乎你目的地嘅國家海關規定。

    去香港/澳門:
    基本上無限制,自用或送禮都冇問題,咸蛋黃、肉類月餅都可以帶,無須報關。

    去美國/加拿大:
    比較嚴格。美國明確禁止含有「咸蛋黃」或「肉類」嘅月餅。加拿大亦有類似規定,部分堅果類、蛋黃類、奶類產品可能需報關或被扣查。

    去澳洲/紐西蘭:
    非常嚴格,月餅屬高風險食品。即使係植物性材料,都可能因為涉及種子、蛋黃或奶製品而被拒絕入境。

    建議如非必要,唔好自行手提月餅過境去以上國家,可改為透過當地平台訂購當地清關月餅品牌。

    月餅可以放手提行李?定要托運?

    可以手提或托運,不過視乎你帶幾多盒、餡料種類同埋航空公司規定。

    手提行李:

    • 適合攜帶少量月餅(1–2 盒)
    • 包裝需密封、不能有液體滲漏
    • 雪皮月餅如需乾冰冷藏,乾冰重量唔可以超過 2.5 公斤,並且需向航空公司預先申報

    托運行李:

    • 較穩陣,尤其係咸蛋黃月餅或多油脂款式
    • 建議包好月餅盒(例如加泡泡紙或硬盒),避免在飛機行李艙壓爛走油
    • 建議使用雙層保護:保鮮袋 + 密封袋,放喺鞋盒或硬盒中

    可以由海外網購月餅直送英國嗎?

    可以,但需選擇信譽好、已在英國清關的平台。使用以下英國本地或在英營運嘅網店最穩陣:

    如果你係由香港/台灣個人寄送月餅到英國,會面對以下風險:

    • 被抽查徵收 VAT(20%)+處理費
    • 若含咸蛋黃或肉類,有機會被退件或銷毀
    • 海關延誤時間可能超過一星期以上

    建議使用本地化平台購買現成月餅,已通過清關,寄送更快更安心。

    可以郵寄月餅比英國朋友嗎?

    可以,不過需注意幾點:

    • 月餅需為商業包裝(不可自製)
    • 建議選擇無蛋黃、無肉類餡料,以減少被海關扣查風險
    • 雪皮月餅唔適合寄送,因為需要冷凍保存,普通速遞無法處理
    • 如要郵寄,建議選擇順豐、DHL、FedEx 等有經驗處理食品國際運送嘅物流公司

    中秋節 2025 幾時?(When is Mid-Autumn Festival 2025?)

    2025年9月6日(星期六)
    提早一星期買定月餅最穩陣,等唔使臨急臨忙。

    自製月餅都得!(DIY Mooncakes in the UK)

    唔想買現成?其實好多香港YouTuber都有分享喺英國整月餅教學,材料可以喺Wing Yip、Amazon或者中超買到。

    • 月餅模具(Mooncake Moulds)
    • 糖漿(Golden Syrup)
    • 蓮子蓉、紅豆蓉(Lotus/Red Bean Paste)
    • 咸蛋黃(Salted Egg Yolks)


    喺英國過中秋,雖然冇香港咁熱鬧,但月餅依然可以食得滋味、過得有儀式感。無論你係想買俾屋企人,定係send一盒俾朋友,甚至自己獨食一個奶黃月餅配一杯Earl Grey,都可以過個relax又warm嘅中秋。

  • 燒街衣由來

    燒街衣由來

    每逢 農曆七月十四,盂蘭節(Hungry Ghost Festival)一到,香港街頭就煙霧彌漫,因為大家都喺 燒街衣(burning street clothes)。呢啲「街衣」其實唔係真衫,而係紙紮嘅衣服同用品,好多時仲包括紙錢、紙鞋、甚至紙紮手機同名牌袋。咁到底「燒街衣」係點嚟?又點解成為香港鬼節嘅重要習俗?

    燒街衣歷史背景

    古代陪葬文化嘅源頭

    燒街衣嘅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嘅陪葬制度。喺商周時期(Shang and Zhou Dynasties),貴族會將玉器、兵器、日用品甚至僕人陪葬,認為咁樣可以令亡靈喺陰間生活得舒適。到咗秦漢時代(Qin and Han Dynasties),陪葬品嘅種類更加繁多,甚至出現「人殉」——用活人陪葬,場面相當殘酷。

    後來隨住社會發展,人殉制度逐漸被廢止,但「陰間要有嘢用」呢個觀念仲存在。隨住造紙技術普及,人哋開始用紙紮品(paper effigies)代替真實物品,既方便又冇咁殘忍。由此,焚燒紙製祭品逐漸成為民間主流。

    佛教盂蘭盆節影響

    佛教喺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帶嚟咗盂蘭盆節(Ullambana Festival)嘅概念。佛經《盂蘭盆經》記載,目犍連尊者(Maudgalyāyana)為咗救佢受苦嘅母親,向佛陀求助,佛陀就叫佢準備衣食供養僧人,以此功德超度亡靈。由此而來,農曆七月十五成為「盂蘭盆節」,用來祭祀同超度亡魂。

    因為佛教強調「施食」畀孤魂,慢慢就同民間嘅燒祭習俗融合,於是有咗燒衣、燒錢紙,等亡魂得到安慰。

    道教中元普渡

    另一方面,道教認為農曆七月十五係「中元節」,亦即地官大帝誕辰。地官大帝掌管赦罪,七月正係赦免亡靈嘅時候。道士會舉行普渡法會,焚燒大量金銀衣紙,普施陰間眾生,令亡魂得以解脫。

    所以,佛教盂蘭盆節嘅「超度孤魂」同道教中元普渡嘅「普施眾生」互相影響,最終融合成一套既宗教又民間嘅祭祀文化。

    儒家「事死如事生」

    除咗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亦深深影響住中國人對祭祀嘅態度。儒家強調「孝」,認為要「慎終追遠」,對待死者就好似對待生者一樣。因為呢種思想,焚燒衣物、紙錢等行為被視為一種孝道嘅延伸。雖然儒家本身冇明確提倡燒紙,但佢提供咗道德框架,令呢個習俗更加合理化。

    民間故事與口耳相傳

    除咗宗教同哲學背景,仲有唔少關於燒街衣起源嘅民間傳說。例如:

    • 東漢有個叫尤文一嘅人,因為思念亡妻,用紙代替真實衣物去焚燒,希望亡靈能夠感受到溫暖。
    • 另一個說法係古代有災荒時期,好多人冇人收殮,村民覺得佢哋好可憐,就燒衫俾佢哋用,以示施捨。

    雖然呢啲故事未必有歷史根據,但正好反映民間對亡靈嘅憐憫同善意,為燒街衣加添咗人情味。

    香港嘅承傳

    當 移民嚟到香港,呢套燒祭文化就隨之傳入。由於香港係多元社會,佛、道、儒三教並行,加上本地街坊文化,慢慢就形成獨特嘅「盂蘭節燒街衣」傳統。香港仲出現咗極具創意嘅紙紮工藝,將現代生活物品(例如手機、電視、八達通、名牌袋)變成紙紮品,反映咗本地人「有求必應」嘅心態——陰間都要過得有品味、有便利。

    香港燒街衣特色

    施孤濟貧精神

    喺香港,盂蘭節嘅一大特色就係「施孤濟貧」。根據傳統,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無人供奉嘅孤魂會喺人間遊蕩。街坊相信,如果俾佢哋冇衣冇食,可能會作怪,影響人間安寧。於是就透過「燒街衣」去施予,畀「好兄弟」(wandering spirits)有衫著、有飯食,既安撫亡靈,亦寄託咗人間嘅善心。

    呢種「施孤」唔單止係避邪,仲帶有濟貧嘅意味。因為古時社會有好多無依無靠嘅孤魂野鬼,無人拜祭,透過焚燒衣紙,就好似將關懷送畀佢哋。香港人至今依然保留住呢份心意。

    紙紮工藝嘅創意

    香港嘅紙紮工藝(paper effigy craft)非常有特色,師傅會因應時代變遷而創作。早期主要係衣服、鞋襪、房屋同日用品,但到咗近代,紙紮品越嚟越「潮」:

    • 有紙紮 iPhone、iPad、Notebook 電腦
    • 有 Gucci、Louis Vuitton 名牌袋
    • 有 Nike 波鞋、球衣
    • 仲有紙紮八達通(Octopus Card)、雪櫃、電視機

    甚至有人會訂造「紙紮 Tesla 車」或者「紙紮洋樓」,一應俱全。呢啲作品唔單止係供奉用品,仲係香港人幽默同創意嘅體現。

    紙紮工藝店多數集中喺土瓜灣、深水埗同北角一帶,仲係吸引遊客嘅特色文化之一。

    盂蘭勝會同街坊文化

    講到香港盂蘭節,就一定要提「盂蘭勝會」(Yu Lan Festival)。呢啲活動由街坊會或宗族組織籌辦,政府有時仲會資助。勝會會包括:

    • 搭戲棚:上演粵劇,畀鬼神同人一齊睇,頭排座位通常留畀「好兄弟」。
    • 拜祭儀式:擺供品、燒香、燒街衣,請道士或師傅做法事,普渡亡魂。
    • 派平安米:一啲社區仲會向街坊派米,象徵福澤共享。

    2011 年,香港「潮人盂蘭勝會」仲被列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顯示咗盂蘭節同燒街衣喺香港文化傳承上嘅重要性。

    街頭氣氛與社區參與

    每逢農曆七月,香港唔同地區都會見到燒街衣嘅場景:有人喺馬路邊、空地、天橋底擺香爐,燒紙錢同衣紙。煙霧瀰漫嘅景象雖然有時會惹人投訴,但對好多香港人嚟講,呢種氣氛代表咗節日同傳統。

    街坊會一齊擺香案、燒嘢,彼此幫手,係一種集體回憶。尤其係舊區,盂蘭節往往成為街坊聚會嘅大日子,維繫咗人與人之間嘅連繫。

  • 農曆七月燒街衣

    農曆七月燒街衣

    鬼月同香港人嘅信仰 農曆七月燒街衣

    講起農曆七月 (Lunar Seventh Month),好多人第一時間會諗起「鬼門關大開」(The Gates of the Underworld Open),成個月都係「鬼月」(Ghost Month)。香港街頭到處都見到人 燒街衣 (Burning Paper Clothes),拜祭亡魂,呢個習俗唔單止係宗教信仰,仲係社區文化一部分。

    燒街衣係乜嘢?(What is Burning Paper Offerings?)

    「街衣」(Street Clothes) 其實唔係真衫,而係紙紮品 (Paper Effigies) —— 包括紙衫、紙鞋、甚至「紙銀紙」(Hell Bank Notes)。香港人相信,燒呢啲俾先人或者無人供奉嘅「好兄弟」(Wandering Spirits),可以畀佢哋喺陰間生活得好啲。

    習俗由來 (Origins of the Ritual)

    • 源自南方 :相傳由中原祭祖 (Ancestor Worship) 傳落嚟,後來南來香港定居嘅華人繼續保持。
    • 佛道融合 (Blend of Taoism and Buddhism):有啲係道教嘅「中元節」(Zhongyuan Festival),有啲係佛教嘅「盂蘭盆節」(Ullambana Festival),慢慢融合成香港獨特嘅文化。
    • 安撫亡魂 (Appeasing Spirits):鬼月相信遊魂野鬼出嚟搵嘢食,燒街衣就係「畀面」同「安撫」佢哋,避免招惹衰嘢。

    香港燒街衣嘅特色

    • 街角鐵桶 (Metal Bins on the Street)
      你行街成日見到鐵桶,啲人就係入面燒紙紮嘢,煙霧升起成為七月特色。
    • 街坊合燒 (Neighbourhood Rituals)
      有時唔止一家人,成條街一齊燒,仲會擺齊「三牲」(Three Sacrificial Animals: chicken, pork, fish) 同生果。
    • 紙紮豪華品 (Luxury Paper Offerings)
      以前只係衫鞋,依家仲有紙 iPhone、紙名牌袋、紙豪宅,反映香港人嘅時代特色。

    燒街衣犯法嗎? (Is Burning Paper Offerings Illegal in Hong Kong?)

    其實燒街衣本身唔犯法 (Not Illegal),因為佢係傳統宗教習俗 (Traditional Religious Practice)。
    但要留意:

    • 消防條例 (Fire Services Regulations):如果喺唔適當嘅地方燒,例如大廈走廊、垃圾房,就有機會犯法。
    • 環保條例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亂燒紙紮品 (Paper Offerings) 造成污染,亦可能俾部門罰款。
    • 建議做法 (Practical Advice):一般喺街角鐵桶 (Metal Street Bins) 燒,或者去指定嘅燒衣爐 (Designated Incinerators),就最安全同合法。

    農曆七月不能穿咩顏色衣服? (What Colours Should You Avoid Wearing in the Ghost Month?)

    喺香港同華人傳統入面,有啲顏色喺鬼月 (Ghost Month) 會覺得唔吉利:

    • 全黑 (All Black):象徵死亡 (Symbol of Death),易招惹陰氣。
    • 全白 (All White):通常係喪禮 (Funeral) 顏色,容易畀人覺得「撞衰嘢」(Invite Bad Luck)。
    • 大紅 (Bright Red):紅色雖然代表喜慶,但傳說會「吸鬼」(Attract Spirits),特別係未婚女性避免着太鮮紅。

    所以農曆七月最好着 中性顏色 (Neutral Colours),例如灰、藍、米色,低調啲就穩陣。

    禁忌同注意事項 (Taboos and Dos & Don’ts)

    • 唔好亂踩灰燼 (Don’t Step on the Ashes):話會唔好彩。
    • 唔好夜晚亂講嘢 (Avoid Talking About Ghosts at Night):以免「撞嘢」(Invite Spirits)。
    • 唔好隨便拎供品 (Don’t Take Offerings Away):嗰啲係比「好兄弟」嘅。

    雖然而家香港人宗教觀念淡咗,但燒街衣仲係 社區感 (Sense of Community) 嘅象徵。街坊一齊準備、一齊拜,係一種文化傳承。對年輕人嚟講,可能未必信,但依然視為 heritage (文化遺產)。

    FAQ 常見問題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Q1:燒街衣一定要喺夜晚先做?
    唔一定,日頭都可以,但大部分人習慣夜晚拜,覺得氣氛比較合適。

    Q2:唔燒街衣會唔會得罪「好兄弟」?
    其實唔燒唔代表唔尊重,可以用鮮花、水果代替,重點係心意 (Sincerity)。

    Q3:可以喺屋企露台燒紙紮品嗎?
    唔建議,因為有消防危險同鄰居投訴,最好去街角鐵桶或者指定地點。

    Q4:小朋友要唔要參加?
    可以參加,但唔需要強迫,當作文化教育 (Cultural Education) 就得。

    燒街衣雖然有人覺得污染環境,但亦係香港地道傳統文化。點樣平衡 信仰 (Belief) 同 環保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係未來要面對嘅課題。不過,農曆七月街頭見到煙霧同紙灰飄揚,依然提醒緊我哋:香港人對生死、對先人、對未知世界,仲係抱住一份敬畏。

  • 盂蘭節  中元節 — 究竟有咩分別?

    盂蘭節 中元節 — 究竟有咩分別?

    盂蘭節 中元節 兩個節日其實唔係同一樣嘢?

    講起七月十四,好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諗起「鬼門關打開,街街巷巷都會擺盂蘭勝會 (Yu Lan Festival Rituals)」。但係,有人會叫佢做 中元節 (Zhongyuan Festival),有人又堅持話應該叫 盂蘭節 (Yu Lan Festival)。咁其實係咪兩個名同一個意思,定真係有分別呢?

    中元節 (Zhongyuan Festival) — 傳統道教角度

    • 「中元節」嚟自 道教 (Taoism) 嘅概念,係三元之日之一。
    • 上元節 (Shangyuan Festival) — 正月十五,關於天官賜福 (Heavenly Official bestows blessings)
    • 中元節 (Zhongyuan Festival) — 七月十五,地官赦罪 (Earthly Official pardons sins)
    • 下元節 (Xiayuan Festival) — 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Water Official relieves misfortunes)

    所以,中元節重點喺 祈福同超度亡魂 (blessing & salvation of spirits),比較屬於道教法事 (Taoist rituals)。

    盂蘭節 (Yu Lan Festival) — 佛教角度

    「盂蘭」就唔同,佢源於 佛教 (Buddhism) 故事:目連尊者 (Mulian) 救母。
    據《盂蘭盆經 (Ullambana Sutra)》記載,目連見到阿媽墮落餓鬼道 (Hungry Ghost Realm),就用功德去救母。由此演變成 盂蘭盆法會 (Ullambana Festival Rituals),喺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佛教側重 布施 (offering) 同 濟度孤魂 (salvation of lonely spirits),仲會做大齋供僧 (grand offering to monks)。

    香港本土習俗:兩者融合

    香港人平時講嘅「盂蘭節」,其實係 道教 + 佛教 + 民間信仰 三合一。

    常見習俗:

    • 街頭盂蘭勝會 (Yu Lan Festival Rituals):戲棚粵劇 (Cantonese opera in bamboo sheds)、施食儀式 (food offerings)、拜祭「好兄弟 (wandering spirits)」。
    • 焚香燒衣紙 (burning incense & joss paper):畀先人同孤魂野鬼用。
    • 大戲 (Chinese Opera Performances):前排位置留畀「好兄弟」,所以空凳唔好坐。

    而「中元節」呢個名,雖然喺曆法上好正宗,但香港人日常多數都叫 盂蘭節 (Yu Lan Festival)。

    分別同關係總結

    講到 中元節 (Zhongyuan Festival),其實係源於道教 (Taoism),重點放喺「地官赦罪」,即係赦免亡魂同人間罪孽,所以比較傾向一種祈福同法事嘅意義。呢個名稱多數會喺曆法、宗教典籍或者比較書面嘅語境出現。

    相反,盂蘭節 (Yu Lan Festival) 就係佛教 (Buddhism) 嘅來源,源自目連救母嘅故事,重點係布施同超度孤魂。香港日常生活入面大家講嘅「盂蘭節」,其實已經唔單止佛教,而係佛教、道教同民間信仰融合一齊,成為今日街頭盂蘭勝會 (Yu Lan Rituals) 嘅主要文化背景。

    至於鬼節 (Ghost Festival),就係香港人最貼地、最直接嘅叫法,講起「鬼節」大家就會自然聯想到七月十四、燒衣紙、拜祭同避邪。

    總結嚟講:

    • 「中元節」偏向道教正統名稱;
    • 「盂蘭節」喺香港日常用語最普遍;
    • 「鬼節」就係最地道嘅俗稱。

    三個名稱雖然有宗教來源上嘅差異,但喺香港文化入面,其實早已經融合,大家唔會太介意分得好清楚。

    香港文化本身就係中西合璧、宗教混合,所以盂蘭節同中元節已經「傾埋一齊」。無論你叫 Ghost Festival 定 Yu Lan Festival,最緊要係抱住敬畏之心,記得唔好夜晚亂講嘢、亂踢紙紮衣,咁就 safe 啦。

  • 燒街衣禁忌

    燒街衣禁忌

    咩係燒街衣?

    喺香港,燒街衣(Burning Joss Paper,又叫「燒金銀紙」或「燒衣紙」)係一個歷史悠久嘅傳統習俗,通常喺 盂蘭節(Hungry Ghost Festival)、清明節、重陽節都會見到。香港人相信,透過焚燒衣紙、冥鈔同紙紮品,可以將「衣食住行」送到陰間,俾先人同孤魂野鬼使用。

    雖然係普遍習俗,但「燒街衣禁忌」千祈唔可以忽視。因為呢啲禁忌唔單止同敬鬼神有關,仲代表緊香港傳統文化入面「敬畏天地、陰陽有序」嘅智慧。以下我哋就會逐一睇吓,有咩燒街衣注意事項要特別留意。

    香港燒街衣與鬼節禁忌

    • 夜晚唔好晾衫

      盂蘭節期間,夜晚最好避免晾衫。因為衣物隨風飄動,好似有人向鬼魂揮手,可能被視為邀請,等於「請靈體上門」。
    • 唔好靠牆行

      傳統信仰話鬼魂怕熱,經常依附喺牆邊納涼。如果你貼牆行,有機會撞到佢哋,仲可能俾怨氣重嘅靈體跟返屋企。
    • 筷子唔好直插飯碗

      筷子直插飯碗,好似香插喺香爐。喺鬼節禁忌入面,呢個行為會被視為邀請亡靈食飯,所以傳統上要避免。
    • 唔好隨街執錢

      鬼節時路邊嘅零錢,傳說係鬼魂用嚟交過路費。如果隨便執走,等於阻住佢哋,可能會惹麻煩。
    • 路邊燒街衣要尊重

      農曆七月,香港街頭常見人燒街衣。遇到時要保持尊重,唔好指指點點,更加唔可以亂攞供品,以免打擾亡靈。
    • 唔好用破損衣紙

      金銀紙如果破爛,就唔好再用。靈體收到會覺得唔受尊重。另外,用過嘅物品唔應帶返屋企,以免將靈體請埋返去。
    • 唔好亂講嘢

      燒街衣係莊重儀式,應該保持誠心。亂講笑或者講粗口,會被視為不敬,甚至可能被靈體誤解為挑釁。
    • 唔好踢灰燼

      燒剩嘅灰燼其實仍然屬於供品。用腳踢散,好似阻住鬼魂收錢,仲可能被視為侮辱。
    • 唔好踩過灰燼

      同樣,灰燼唔應該踩過去。香港傳統文化認為,咁樣好似踩爛亡靈嘅飯碗,容易帶來壞運。
    • 唔好喺屋企樓下燒

      貪方便喺屋企樓下燒街衣並唔吉利。因為火煙直衝上樓,寓意「鬼上門」。建議去十字路口或指定燒衣爐進行,先至安全。
    • 千祈唔好回頭望

      最嚴重嘅燒街衣禁忌,就係過程中唔可以回頭。傳說當時四周圍有鬼魂領取供品,如果你回頭望,特別喺時運低嘅時候,就可能撞見靈體,被纏上。正確做法係:等衣紙完全燒盡,講句「請受用」,然後直接離開,唔好多顧望。

    FAQ:燒街衣常見問題

    Q1:燒街衣一定要喺十字路口先有效嗎?
    A1:傳統認為十字路口係靈體聚集之處,所以比較容易「收得到」。但現代多數會用政府設置嘅燒衣爐,一樣有效,最重要係誠心。

    Q2:燒街衣有冇指定時間?
    A2:通常喺中元節晚上進行,但唔建議太夜,因為陰氣更重。黃昏至晚飯後係常見時間。

    Q3:燒街衣可以燒幾多?燒太多會唔會出事?
    A3:燒多少冇硬性規定,重點係心意。燒太多只會造成環境污染,並唔代表更孝順。

    Q4:燒街衣要唸咩說話?
    A4:唔需要特別咒語,只要誠心講幾句,例如「請先人受用」或者「保佑一家平安」就足夠。

    Q5:燒完街衣點樣收尾?
    A5:要等衣紙完全焚化,講句「請受用」,確保儀式完整,然後直接離開,唔好回頭。

    Q6:如果唔小心踩到灰燼會點?
    A6:傳統上覺得係不敬,可能帶來壞運。如果發生,可以用清水清潔雙腳,再誠心講句道歉,心安自然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