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拜神係拜邊個?
喺香港,傳統上 端午節 會 拜祖先、土地神、門神,甚至屈原。屈原 係古代楚國嘅愛國詩人,傳說佢投江之後,百姓為咗紀念佢,就用糭子餵魚唔好傷到佢屍體,漸漸就形成咗今日嘅端午節。
而喺台灣,一啲家庭會拜天公,即係玉皇大帝(Jade Emperor),或者某啲地方神明,仲有祖先。而喺馬來西亞,好多華人家庭都混合拜神同祖先,以求平安健康,特別係想避邪、消災。
有啲地方仲會拜所謂「五瘟使者」或者「白虎神」,主要係希望驅邪避疫,喺疫情時期特別多人會做。
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習俗有咩唔同?
香港人通常喺早上進行拜神儀式,準備幾樣基本供品,例如鹹肉糭、水果、香燭紙品等等。拜完之後會焚燒金銀衣紙俾祖先或者神明。
台灣方面就比較講究時間,多數會揀午時,即係正中午11點到1點之間,話晒「午時水」係有特別能量,拜神飲用都有保平安嘅意思。而且台灣人會用艾草、午時水、五毒餅等嚟祈福。
至於馬來西亞,部分人會選擇早上或傍晚拜神,供品包括海南糭、甜糭,亦會加入花水、香草,呢啲帶有當地特色嘅元素。
香港傳統拜神流程點走?
首先,當日一早要先清潔好神枱或者祖先位,確保乾淨整齊。之後就可以準備供品,擺放上枱——糭子通常放中間,兩邊擺生果,然後香燭插好,紙品(如金銀衣紙)放一邊準備焚燒。
上香時要報上自己全名、住址,講清楚祈求咩(例如身體健康、事事順利),誠心最緊要。拜完可以叩三次頭,再焚化紙品,等「神明收到」。最後就可以享用供品,但部分人會留一部分唔食,象徵俾神明留用。
拜神要準備啲咩供品?
講到供品,最基本嘅當然係糭子啦,可以係鹹肉糭或者甜糭都得。生果方面,常見嘅有荔枝、香蕉、蘋果等。香燭類就包括三支香同一對紅燭,紙品方面通常係金銀衣紙同紙糭子。
另外,如果你想跟足傳統,可以加埋艾草,象徵驅邪避疫。以前仲會用雄黃酒(Realgar Wine),不過而家多數用雄黃粉代替,因為安全啲。
想影靚相,有咩建議?
建議你可以影啲神枱整齊擺設嘅照片,顯示供品排放有序。另外,可以影下點香嗰刻,或者焚燒衣紙嘅場景,表現出儀式感。仲有,艾草、糭子、紅燭特寫都好靚,加埋龍舟活動現場氣氛圖,就可以一文包晒文化同節日氛圍。
拜神要注意啲咩?
唔好用唔乾淨嘅器皿擺供品,香燭燃點時要睇實,特別係有小朋友喺場嘅時候。拜完唔一定要全部食晒啲供品,可以酌量食用,主要係表示心意。如果屋企冇神位都唔緊要,可以對住天講幾句誠心祝願,一樣有意思。
端午節拜神唔單止係儀式,而係代表緬懷、祈福同保護自己一家人。無論你係喺香港、台灣,定係海外地區,只要帶住尊敬同誠意,點樣拜都得。最緊要係傳承文化,同時令自己感受到平安和安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