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秋節嘅背景同文化
講到中秋節,大家第一時間會聯想到香港嘅月餅、嫦娥奔月同埋賞月,但日本嘅中秋節其實有自己獨特嘅風格,叫做「月見」(つきみ)。同香港一樣,日本人都會喺呢個時候賞月,不過佢哋嘅重點唔係月餅,而係以 糰子(だんご) 同其他特色食物嚟慶祝。
「月見」呢個詞,直譯就係「賞月」,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 へいあんじだい ),即西元794至1185年之間。當時嘅貴族會喺中秋夜擺宴飲酒,並用詩詞歌賦表達對月亮嘅敬仰。而隨住時代發展,呢種賞月習俗慢慢傳播開去,成為一般市民都會參與嘅節日活動。
八月十五夜嘅月亮喺日本經常被稱為 「中秋名月」( 中秋の名月)。喺農曆八月十五呢一日,日本人會一邊賞月,一邊感謝一年嘅豐收,呢個傳統由古至今都保持住。
所謂中秋 ,其實指嘅就係秋季正中間嘅日子。按照農曆計算,秋季係喺七月到九月之間,所以正中間就係八月十五日。加上八月嘅夜空通常特別清澈,月亮又最靚,逐漸就誕生咗十五夜晚賞月嘅習俗。
雖然十五夜 喺農曆八月十五日,但由於農曆係按月亮盈虧週期制定,而西曆係按太陽運動制定,所以一年嘅長度唔同。結果就係每年十五夜對應嘅新曆日期都會唔同,一般大約喺九月中旬到十月上旬之間。
另外,由於月亮嘅盈虧週期(由新月到滿月)並唔一定係啱啱十五日,所以十五夜嘅月亮未必一定係最圓。按照往年嘅情況嚟睇,十五夜嘅月亮通常會同月亮最圓嘅時間錯開一兩日。所以,賞月唔一定係睇到最圓嘅月亮。
日本中秋節嘅習俗同傳統
雖然中秋節喺日本唔係一個官方假期,但好多人都會參與慶祝活動,尤其係家庭聚會。
月見糰子
喺日本嘅中秋節,大家會食一款叫做 賞月糰子(日文: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嘅米糰子。日本人習慣將月見糰子 擺成金字塔狀作為供品,向月亮表達對農作物豐收嘅感謝,仲祈求嚟年嘅大豐收。而圓圓嘅糰子,就象徵住滿月。
講到月見糰子嘅數量,因為十五夜 嘅關係,通常係15個。但有啲地方會按一年滿月嘅次數嚟算,噉就擺12個(閏年就13個)。仲有啲地方索性將15個簡化成5個,真係各有特色。
擺放嘅時候,通常會喺一個叫三方(三方,日式供台)嘅木製架或者盤子上面鋪白紙,然後將月見糰子堆成金字塔形狀。一般都會將供品擺喺屋企可以望到月亮嘅床之間(床の間,和式房間入面嘅裝飾角落),等大家賞完月之後,就可以品嚐呢啲美味嘅糰子啦。
講到呢度,可能有人會奇怪,月見糰子唔係供奉畀月亮嘅咩,點解到頭嚟仲會畀人食呢?原來喺月見糰子入面有個好有趣嘅習俗,叫做月見小偷(月見泥棒),意思係十五夜當晚,隨便拎供品都無問題。有啲地方甚至覺得,如果食物畀人拎走,就代表月亮已經收到供品,係好兆頭嚟㗎!
擺放芒草
芒草( Susuki )係另一個中秋節嘅重要元素。日本人會將芒草插喺屋企或者庭院,象徵五穀豐登。芒草其實好似稻穗,而擺放芒草係祈求好收成嘅傳統習俗。
月見節慶(月見祭)
除咗喺屋企同屋企人慶祝之外,日本好多地方都有月見節慶活動。例如京都嘅大覺寺(大覚寺)每年都會舉辦「嵯峨野觀月祭」(嵯峨野観月祭),參加者可以坐船遊湖,一邊賞月一邊聽傳統音樂,氣氛非常浪漫。呢啲活動不但讓人感受秋天嘅美景,仲可以體驗到日本傳統文化嘅魅力。正因為咁,月見節慶每年都吸引唔少遊客同當地人參加,成為咗秋季其中一個重要嘅節日活動。
月見食物
除咗月見糰子,日本人仲會喺中秋節食其他特別嘅月見食物,例如加咗生蛋嘅月見烏冬(月見うどん)同月見壽司(月見寿司)。生蛋黃嘅圓形形狀就好似月亮一樣,所以呢啲料理特別適合喺中秋節食。
日本中秋節嘅現代風貌
現代日本嘅中秋節習俗有啲都變得簡單化,但賞月同聚會嘅傳統依然保留到今時今日。現代日本嘅中秋節更重視家庭嘅團聚同朋友之間嘅聯繫。對年輕人嚟講,中秋節係一個畀大家放鬆一下,重溫同親朋好友嘅時光嘅好機會。
有趣嘅係,日本嘅企業亦會喺中秋節推出各式各樣嘅應節產品,例如期間限定嘅月見漢堡(月見バーガー)。呢款漢堡會加埋一片煎蛋,因為蛋黃嘅圓形好似月亮,所以特別有節日氣氛。每年到咗中秋節呢段時間,唔少快餐店都會推出呢款月見漢堡,變成咗大家每年期待嘅美食之一。月見漢堡唔單止吸引咗好多日本人,連外國遊客都好鍾意,成為中秋節期間嘅人氣選擇!
日本中秋節,即「月見」,同中國嘅中秋節雖然源頭相似,但已經發展出自己獨特嘅文化色彩。無論係糰子、芒草定係月見料理,都展現咗日本人對自然、收穫同家庭團聚嘅重視。喺呢個秋高氣爽嘅時節,不妨學下日本人,一邊食月見糰子一邊賞月,享受呢份寧靜而又充滿溫情嘅節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