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講到情人節,大部分人第一時間都會諗起2月14日嘅 Valentine’s Day ,但華人文化其實都有自己專屬嘅「東方情人節」,而且唔止一個。其中最具代表性嘅就係「七夕節」(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 同「元宵節」( Lantern Festival )。兩者雖然都帶有浪漫色彩,但背後嘅歷史、傳說、文化意義同現代慶祝方式都有好大分別。到底邊個先係正宗華人情人節?又應該點樣過呢?
七夕節 – 傳統愛情故事塑造嘅浪漫節日
七夕節,又稱 乞巧節 、 七巧節、七姐誕、七娘生、七娘會、七姐節、牛公牛婆日,係華人文化入面最具代表性嘅情人節,源自千古流傳嘅「牛郎織女」(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愛情傳說。相傳 織女 係天庭負責織雲彩嘅仙女,愛上咗凡間嘅牛郎 ,二人組成幸福家庭。但天帝得知後大發雷霆,將佢哋分隔兩地,只允許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喺銀河( Milky Way )上相會。傳說每年呢一晚,喜鵲( Magpies )會搭建一條「鵲橋」,等佢哋團聚,呢個淒美嘅故事令七夕成為咗充滿愛意嘅日子。
七夕節喺古代主要係女子節,女仔會喺呢日舉行「乞巧」儀式,向織女祈求靈巧同美滿姻緣。佢哋會進行穿針比賽、雕刻瓜皮、放水燈等活動,象徵心靈手巧同求得好姻緣。而家雖然乞巧風俗逐漸式微,但七夕節已經演變成為另一個浪漫節日,喺華人地區都受到熱烈歡迎。無論係戀人互送鮮花、精品,定係餐廳推出七夕情人節套餐,都令呢個傳統節日變得現代化。
元宵節( Lantern Festival ):燈海下嘅浪漫邂逅
元宵節 係農曆新年後第一個重要節日,亦被視為最早期嘅華人情人節。喺古代社會,未出嫁嘅女人平日較少機會外出,但元宵節例外,因為家家戶戶都會掛燈籠、舉行燈會,街上人頭湧湧,年輕男女可以趁機相識,甚至定下終身大事。所以,元宵節唔單止係個團圓節日,亦係傳統情人約會嘅最佳時機。
元宵節最具特色嘅習俗就係「賞燈」( Lantern Viewing ),城鎮街道會掛滿各式各樣嘅花燈,五光十色,令人陶醉其中。燈籠上仲會寫上燈謎( Riddles ),參加者如果成功猜中,就可以獲得獎品,有時仲會以此作為社交活動,吸引異性互相交流,從而促成美好姻緣。
另外,元宵節當然少唔到「食湯圓」( Glutinous Rice Balls ),因為湯圓嘅圓形象徵圓滿、幸福,亦有「團圓」之意,無論一家人一齊食,定係情侶之間分享,都別具意義。雖然元宵節嘅情人節色彩比七夕淡咗少少,但仍然係華人文化入面極具浪漫氣氛嘅節日。
七夕節同元宵節各有特色,唔同情侶可以按照自己嘅喜好選擇點樣慶祝。如果你追求傳統愛情故事同西方風格嘅約會模式,七夕節會係最佳選擇,適合送花、晚餐約會,甚至寫情書表達心意。而如果你偏好文化體驗同輕鬆社交氣氛,元宵節嘅賞燈、猜燈謎、食湯圓都會帶嚟截然不同嘅浪漫體驗。
無論你選擇慶祝七夕定元宵,最重要嘅都係同重要嘅人一齊度過愉快時光,創造屬於你哋嘅美好回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