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文化

清明節文化

清明節係咩嚟?點解要拜山?

清明節( Ching Ming Festival ),又叫「掃墓節」( Tomb Sweeping Day ),係中國其中一個最重要嘅傳統節日,每年農曆24節氣之「清明」當日或前後舉行,一般落喺公曆4月4日至6日之間。呢日最主要嘅活動就係拜山( Tomb-Sweeping ),即係去祖先墳前掃墓、祭祀,以表孝心同懷念先人。

香港人點過清明節?

拜山

祭祖傳統香港人對清明節最重要嘅儀式就係「拜山」。好多家庭會成家人一齊去祖墳( Ancestor Grave ),帶齊祭品,包括:

  • 香燭( Incense & Candles ):焚香表示對先人尊敬。
  • 紙紮祭品( Paper Offerings ):有時仲會燒紙紮屋企、手機、衫,等先人喺陰間都過得好。
  • 祭品食物( Offerings ):燒肉( Roast Pork )、燒雞( Roast Chicken )、生果( Fruits ),仲有酒。
  • 掃墓( Tomb Cleaning ):清理雜草、擦乾淨墓碑,等祖先「屋企」企理啲。

拜完山之後,屋企人通常會去附近食飯,一齊聚一聚,增進親情。

燒衣紙

表達孝心香港人會喺墳前或者公眾焚化爐( Public Incinerators )燒「衣紙」( Joss Paper ),有啲甚至燒金銀紙、紙紮名牌袋、車、電視,希望先人「樓上」都可以享受返啲世間繁華。

郊遊 – 春日活動

「清明時節雨紛紛」,呢句古詩形容咗清明節天氣潮濕,但其實清明節同時都係郊遊嘅好時機。春遊即係去郊外行山、放風箏、欣賞春天美景 。

清明節習俗嘅由來

清明節起源於春秋時期,相傳同晉文公( Duke Wen of Jin )有關。傳說晉文公為咗紀念忠臣介子推( Jie Zitui ),規定呢日係掃墓祭祖日。後來,清明節成為華人圈傳統,強調孝道同家族團結。

香港近年亦提倡環保清明,例如: • 唔焚燒紙紮,改用鮮花( Eco-friendly Offerings ) • 政府提供公共電子祭祀平台,推動「無煙拜山」清明節對香港人嚟講唔單止係一個傳統儀式,仲係家人團聚、傳承孝道嘅重要時刻。無論係傳統拜山,定係新派環保祭祖,都反映出香港人點樣適應時代變遷之餘,依然珍視祖先同家庭關係。

佢哋好鍾意講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