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統和意義,亦稱掃墓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會掃墓祭祖、踏青郊遊,表達對先人的敬意。探索清明節的由來、習俗及文化價值。

  • 清明節祭祖

    清明節祭祖

    每年一到 清明節 ,唔少人無論身處邊度,都會抽時間去拜祭祖先。呢個傳統唔單止係一個節日,仲係一種文化同感情嘅延續。無論你係喺山頭掃墓( grave sweeping ),定係喺屋企簡單悼念,清明節都係一個同過去連繫嘅機會。

    清明節係乜嘢?

    清明節,英文叫 Ching Ming Festival 或 Tomb-Sweeping Day,通常喺每年4月4號至5號之間(農曆三月初)。原本係二十四節氣之一,後來演變成紀念先人嘅日子。唔同地方都有人過呢個節,例如馬來西亞(Malaysia)、新加坡(Singapore)同埋西方國家嘅唐人街(Chinatown)。佢唔只係「掃墓」,仲係一個表達孝心同懷緬嘅機會。

    清明祭祖嘅基本流程

    無論你喺邊度,清明祭祖都有啲共通嘅步驟,夠晒有條理!以下係一般玩法:

    執墓同清潔

    如果有墓地,第一步就係「執墓」(tidy up the grave)。帶剪刀、掃把同水桶,清潔墓碑同周圍環境,畀祖先一個乾淨嘅地方。無墓地嘅話,有啲人會喺屋企設個簡單嘅靈位(memorial tablet)悼念。

    上香同拜祭

    點香(light incense)係重頭戲,通常插三支香,代表天、地、人。跟住擺放供品,好似燒豬(roast pork)、雞、飯、酒同生果,甚至一啲地方會用當地特色食物。仲有紙紮嘅「金銀元寶」(paper ingots)同「衣紙」(joss paper),燒畀祖先用,係一份心意。

    燒紙同叩頭

    燒紙錢同叩頭(kowtow)係傳統嘅表達尊敬方式。小朋友可能覺得悶,但大人會話呢啲係「孝心」。有啲地方會燒紙屋、紙車,甚至現代嘢如紙iPhone,夠晒貼地!

    祈福同分享

    拜完之後,有啲人會同祖先「傾偈」(chat),講下近況,求下保佑。之後拎啲供品同屋企人分享,寓意同祖先一齊享福。

    各地嘅清明特色

    清明節唔同地方有唔同風味。例如喺東南亞(Southeast Asia),有啲社區會搞大型拜祭活動,連唔識講母語嘅後代都會參與。喺西方國家,有啲人無墓地,就喺屋企點燭(light candles)同放鮮花悼念,簡單但一樣有心。雖然方式唔同,但核心都係一樣:懷念祖先,感恩佢哋嘅付出。呢個節日好似一個提醒,話我哋無論去到邊度,都唔好忘記根源。

    清明節唔單止係一個儀式,仲係同過去連繫嘅橋樑。喺呢個忙碌嘅世界,大家平日可能忙到七彩,清明就係一個停下來嘅機會,去懷念祖先,記住佢哋畀我哋嘅一切。無論你信唔信鬼神,呢個傳統都係文化嘅一部分,值得傳承。

  • 清明節紙錢祭品

    清明節紙錢祭品

    每年一到 清明節(Ching Ming Festival),香港人就會忙着上山掃墓,點香燭,燒紙錢祭品,懷念先人。呢啲紙錢同祭品唔係隨便燒吓咁簡單,背後有好多傳統同文化意義。

    點解要燒紙錢?燒啲咩?

    話說 清明節 係傳統節日之一,主要係悼念同祭祀先人。香港人燒紙錢嘅習慣,源自古代嘅「冥幣」概念,覺得人死咗之後,喺陰間都要有錢使。所以,燒紙錢同祭品就係畀先人「過好啲生活」嘅方法。傳統上,燒嘅紙錢有分幾種:

    • 金銀紙(Gold and Silver Paper)
      最常見嘅係金色同銀色嘅紙仔,金紙通常畀神明,銀紙就畀先人或者鬼魂。用法好似現實嘅「紙幣」,燒咗畀佢哋喺下面有得使。
    • 冥鏹(Hell Money / Joss Paper Money)
      呢啲係印咗「冥通銀行」字樣嘅紙幣,面額有時誇張到幾億冥幣!香港人覺得燒多啲,下面嘅親人就多啲「財富」,生活過得舒舒服服。
    • 衣紙(Paper Clothing)
      除咗錢,仲會燒紙衫、紙鞋,甚至紙帽,模擬真實衣物畀先人着用。呢啲衣紙通常係成套燒,夠晒貼心。

    除咗呢啲基本款,近年仲有好多創意祭品,例如紙製嘅 iPhone、勞力士錶(Rolex Watch)、甚至紙麻雀檯(Mahjong Table),真係乜都有得燒,反映咗現代人嘅生活習慣同想像力。

    燒紙錢嘅流程

    喺香港,燒紙錢唔係亂咁燒,係有啲規矩要跟嘅。上山掃墓嗰陣,通常會準備一個鐵桶或者指定燒祭品嘅地方。先點香同燭,向先人請安,講幾句心底話,然後一張張燒紙錢同祭品。燒嘅時候,會小心唔好畀火燭燒得太旺,驚搞亂晒啲祭祀氣氛。燒完之後,會用一啲水潑熄火頭,確保安全。

    有啲人仲會喺燒紙嗰陣,輕聲同先人講:「收到錢啦,喺下面使開啲,唔使慳!」呢種講法好有香港特色,夠晒貼地又溫馨。

    新世代嘅紙錢祭品

    而家科技發達,紙錢祭品都跟得上潮流。除咗傳統嘅金銀紙,市面上有好多新奇嘅紙製用品。例如:

    • 紙製電子產品(Paper Electronics):燒部紙 iPad 畀阿爺阿婆喺陰間打機追劇。
    • 豪華紙屋(Paper Mansion):一間間紙別墅,連車房同泳池都有,夠晒豪!
    • 紙名牌貨(Paper Designer Goods):Gucci 袋、LV 鞋,畀先人喺下面都可以型到爆。

    有啲年輕人甚至覺得,燒咁多紙仔會污染環境,開始轉用「電子祭祀」,即係喺網上點電子香燭,或者用手機 app 模擬燒紙。雖然新潮,但傳統派就話:「唔燒真紙,點會有誠意呀?」

    燒紙背後嘅情懷

    講到底,燒紙錢同祭品唔單止係一個儀式,更加係香港人表達孝心同思念嘅方法。無論你燒金銀紙定係紙勞斯萊斯(Rolls-Royce),重點係同先人「保持聯繫」,畀佢哋知道你冇忘記佢哋。喺香港呢個快節奏嘅地方,清明節係少有嘅機會,等大家停一停,回想下家族嘅根同情。

    小貼士:燒紙要安全

    最後提提你,清明燒紙要小心火種,尤其係山頭乾燥易着火。最好用鐵桶燒祭品,燒完記得清理乾淨,唔好留低垃圾,尊重環境同其他掃墓嘅人。

  • 清明節鮮花祭祀

    清明節鮮花祭祀

    清明節鮮花祭祀:悼念先人嘅溫馨傳統

    每年一到 清明節 ,香港人就會開始忙碌起來,準備上山拜祭先人。雖然掃墓 (grave sweeping) 係傳統嘅重頭戲,但近年愈來愈多人會用鮮花祭祀 (floral tributes) 去表達對逝去親人嘅思念同尊重。呢個做法唔單止簡單方便,仲多咗一份溫馨同美感。

    點解清明節要用花?

    清明節,英文叫 Ching Ming Festival,又叫 Tomb-Sweeping Day,係農曆三月初嘅一個重要節日,傳統上係悼念先人嘅日子。以前香港人拜山多數會帶香燭、燒紙錢同埋準備一堆祭品,但隨住時代變,燒紙同燒香嘅做法有時會畀人覺得唔太環保,仲有火燭安全嘅問題。於是乎,鮮花祭祀就開始流行起來。

    用花悼念其實唔係新鮮事,西方文化早就有用花圈 (wreaths) 同鮮花 (flowers) 去紀念逝者嘅習慣。香港人將呢個概念融入清明節,既保留咗悼念嘅心意,又畀傳統加咗啲現代感。尤其係喺山頭,見到一束束鮮花擺喺墓前,感覺清新又莊重,真係多咗份寧靜嘅美感。

    拜山買花 Tips

    先人鍾意咩花?

    如果記得先人特別鍾意某種花,不妨揀佢最愛嘅款式,表達更個人化嘅思念。

    揀耐放花種香港天氣濕熱,揀啲可以耐放幾日嘅花種,例如菊花、劍蘭,噉就可以喺墓地擺耐啲。

    避免過於鮮艷紅玫瑰、太過鮮艷嘅花種一般較少用,因為傳統上覺得唔太適合。

    混合搭配更有層次有時唔一定要單一品種,可以搭配菊花、百合同劍蘭,一扎花束更加有層次感。

    用咩花最啱?

    講到鮮花祭祀,唔係隨便拎朵花就得㗎,要揀啱啲有特別寓意嘅花先有心意。以下係幾款香港人常用嘅花同佢哋嘅意思:

    • 菊花 (Chrysanthemum)
      菊花係悼念嘅「指定用花」,因為佢代表哀思同懷念。尤其係白色同黃色嘅菊花,喺清明節見得最多,感覺好莊嚴又有誠意。
    • 百合 (Lily)
      百合花 (Lily) 代表純潔同安息,特別啱用來悼念至親,畀人一種平靜嘅感覺。香氣又唔會太濃,啱晒山上用。
    • 康乃馨 (Carnation)
      康乃馨係表達愛同感恩嘅花,尤其係白色或者粉紅色,常用來懷念父母或者長輩,夠晒溫馨。
    • 玫瑰 (Rose)
      雖然玫瑰多數同浪漫愛情連繫,但白色玫瑰 (white rose) 喺悼念場合都好常見,代表永遠嘅愛同思念。

    香港人好實際,會視乎先人生前嘅喜好去揀花。試過有朋友話佢阿媽生前最鍾意向日葵 (sunflower),佢就特登搵咗一束向日葵上山,話係要畀阿媽開心咁「收貨」。呢啲個人化嘅選擇,真係令祭祀多咗份人情味。

    鮮花祭祀點搞亂?

    如果你係新手,想試下用鮮花祭祀,唔使驚亂咁多嘢,簡單幾步就搞掂:

    買花

    香港到處都有花店,尤其清明前後,花墟 (flower markets) 例如旺角花墟 (Mong Kok Flower Market) 會多咗好多選擇。你可以買現成嘅花束 (bouquets),或者同花店講明係用來拜祭,佢哋會幫你整得莊重啲。

    上山準備

    帶花上山前記得剪好根部,保持新鮮。最好用個花籃 (flower basket) 或者防水紙包好,方便攞同擺放。仲有,記得帶水同剪刀,隨時修剪下。

    擺放同祈願

    到咗墓前,清潔完墓碑之後,就將花擺喺適當位置,通常係墓碑前或者兩邊。之後可以點香或者講幾句心底話,簡單悼念下就得。

    鮮花祭祀嘅好處同注意事項

    用鮮花祭祀真係有唔少好處。首先係環保,唔使燒紙燒香,減少空氣污染同山火風險。其次係方便,拎一束花上山比拎成袋祭品輕鬆得多。最後係美觀,鮮花點綴墓地, 畀人一種舒服同尊重嘅感覺。

    不過有啲嘢要留意下:山上多蚊蟲,花香可能會引來蜜蜂或者昆蟲,記得帶驅蟲水 (insect repellent)。仲有,如果用假花代替真花,記得揀啲靚嘅,唔好用太廉價嘅塑膠花,免得畀人覺得唔夠心意。
    香港人嘅清明新風尚

    喺香港,鮮花祭祀已經唔再係新奇嘅事,尤其係年輕一代好接受呢個做法。試過同朋友上山,見到有啲墓前擺滿鮮花,仲有用燈籠同小飾品點綴,真係好有心思。呢啲新風尚保留咗清明節嘅核心—悼念同感恩,但用咗更現代同貼心嘅方式呈現。

    清明節唔單止係一個節日,仲係一個同先人「連繫」嘅機會。用鮮花祭祀,係將思念化成一抹色彩,既簡單又深刻。你試過用花悼念未?不如今年試下,畀你嘅拜祭多一份溫暖同新意啦!

  • 清明節掃墓流程

    清明節掃墓流程

    清明節掃墓流程:一步步教你點樣拜山有規有矩

    清明節( Ching Ming Festival )一到,香港人就會成家老嫩出動 去墳場或骨灰龕(columbarium)拜山,掃墓悼念先人。呢個傳統唔單止係文化傳承,仲係一個機會畀大家同屋企人聚一聚,感受吓家族嘅連繫。不過,掃墓唔係隨便上山燒吓香咁簡單,當中有好多規矩同流程要跟。今日我就同大家詳細講解一下清明節掃墓嘅 step-by-step 流程,保證你拜得有條理又有心意!

    出發前準備: Plan 好先至唔亂籠

    掃墓之前,最重要係準備功夫。香港人講求效率同實際,所以一早要 plan 好帶啲咩上山。以下係必備清單:祭品( Offerings ):通常有燒豬、雞、飯、茶酒、水果(多數係橙同蘋果,寓意平安)。有啲人會加碼帶蛋糕或者先人鍾意食嘅嘢,例如燒賣( siu mai )或者叉燒包( char siu bao )。

    香燭同紙寶( Incense , candles , and joss paper ):香係同先人溝通嘅橋樑,燭代表光明。紙寶就係「冥幣」( hell money ),仲有紙衫、紙車等,寓意喺陰間過得好。

    工具( Tools ):剪草刀、清潔布、掃把、水桶,方便清理墓地。香港山多草多,唔執一執真係睇唔到碑文。

    其他:樽裝水(唔好用山泉水,怕有怪氣)、紙巾、風油精(防蚊蟲),同埋一頂帽遮太陽。

    Tips :出發前 check 下天氣,清明時節多雨(正如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帶定雨傘同着舒服鞋係聰明之舉。

    到達墓地:執靚個墓先

    一到墓地( cemetery ),第一件事唔係即刻燒香,而係要執靚個墓。香港人好注重整潔,見到墓碑周圍雜草叢生或者積塵,就會即刻攞工具清潔。剪草、抹碑、掃地,搞到乾乾淨淨先開始拜祭。呢個動作唔單止係尊重先人,仲係表達孝心嘅一種方式。

    有啲人會喺墓碑上面灑少少水,象徵洗去塵埃同帶嚟清新。記住,碑文要抹得一清二楚,因為上面刻咗先人嘅名( name of the deceased )同生卒年份( dates of birth and death ),係好重要嘅紀念。

    設壇同擺放祭品:有秩序噉上供

    清潔完畢,就到設壇( set up the altar )嘅時間。通常會喺墓前放一張小枱或者乾脆用塊布鋪喺地下,然後將祭品逐一擺好。燒豬同雞要放中間,飯同酒放兩邊,水果同其他小食圍住。呢個 layout 唔係亂噉擺,係有風水同傳統嘅講究,寓意和諧同豐足。

    跟住點香同燭,香要插喺墓前嘅香爐( incense burner )入面,燭就放兩邊,代表光明引路。呢一刻,氣氛會開始嚴肅啲,因為正式同先人「聯繫」啦。

    拜祭同燒紙寶:心誠則靈

    拜祭( pay respects )係整個掃墓嘅重頭戲。大人細路會一齊企喺墓前,拎住香,向先人鞠躬三次。鞠躬時可以默唸吓心意,例如:「阿爺/阿婆,今日嚟睇你,保佑我哋全家平安順利。」有啲人會講吓近況,例如話畀先人知孫子考咗大學,或者公司生意好咗。

    拜完之後,就燒紙寶( burn joss paper )。呢個環節好熱鬧,紙寶要一張張攤開燒,確保先人「收得到」。燒完會用竹枝或者鐵通撥一撥灰燼,寓意送走雜質,留低福氣。

    收拾同離開:唔好留亂局拜祭完畢,收拾係好重要嘅一步。祭品通常會分吓畀親戚,或者拎返屋企食(寓意同先人共享福氣)。香燭燒完要熄晒,紙寶嘅灰要掃入袋拎走,唔好亂拋喺山度,因為香港人好注重環保同山頭清潔。

    走之前,有啲人會再鞠一次躬,或者講句「下年再嚟拜你」,表達對先人嘅思念同承諾。

    小貼士同禁忌:唔好犯咗大忌

    • 時間選擇:最好朝早拜山,天光地氣旺。夜晚去掃墓唔係話唔得,但氣氛怪怪地,仲有機會撞邪。
    • 衣著:着啲樸素啲嘅衫,唔好太花哨。紅色同粉色係大忌,因為太過喜慶。
    • 態度:掃墓係嚴肅嘅事,唔好喺墓地大聲喧嘩或者影靚相呃 like 。

  • 清明節春季養生

    清明節春季養生

    清明節春季養生:春天點樣調理身體最fit?

    清明節 (Ching Ming Festival) 又嚟啦!呢個節日唔單止係祭祖嘅時間,仲係春天一個好重要嘅轉季點。香港人成日話「 清明時節雨紛紛 」,天氣潮濕又多變,搞亂晒人嘅作息同健康。所以呢,喺呢個季節養生真係好有學問!今次我會同大家分享吓春天點樣食、點樣玩、點樣休息,先至keep到身體fit又精神爽!

    飲食篇:清熱祛濕最緊要

    春天濕氣重,清明前後尤其多雨,搞到人容易覺得「焗促促」同攰。根據中醫講法,呢個時候要清熱祛濕 (clear heat and remove dampness),調理脾胃。以下係幾個香港人好熟嘅養生飲食貼士:

    • 薏米水 (Barley Water):呢個係香港人嘅救命水!薏米 (coix seed) 可以去濕,煲啲薏米水加少少陳皮 (dried tangerine peel),飲落清清地又舒服。唔使同我講貴價養生湯,呢個夠平民啦!
    • 綠豆湯 (Mung Bean Soup):清熱解毒一流,尤其清明熱氣開始上升,飲碗冰涼嘅綠豆湯,夠晒refresh。加啲海帶 (kelp) 仲有bonus去水腫效果。
    • 少食煎炸嘢:炸雞薯條雖然好味,但春天食多咗容易上火同積濕,搞亂晒你嘅內在balance。試吓蒸魚或者清炒菜心,健康啲又唔失滋味。

    Tips:清明節拜山 (pay respects at graves) 通常食齋,但唔好以為齋菜就一定健康。油淋淋嘅齋鴨同齋鵝要小心,食多咗一樣會「熱氣」!

    生活篇:早睡早起身體好

    春天日照時間長咗,天氣又暖和,中醫講「春生夏長」,人要順應大自然嘅節奏。香港人成日OT (overtime) 搞亂晒作息,但清明前後真係要調整吓:

    • 早抖早起身:早晨空氣清新,出街跑吓步或者去公園做吓伸展,吸啖新鮮氣。唔好成日瞓到晏晝 (sleep till noon),浪費晒春天嘅好energy。
    • 唔好捱夜:夜晚11點前瞓覺,俾肝臟有時間detox。中醫話春天同肝 (liver) 有關,捱夜會傷肝,搞到你成日眼倦同脾氣差。
    • 着衫要識變:清明時節溫差大,早晚涼中午熱,記得帶件薄外套。唔好一味除衫,凍親咗感冒就唔抵得!

    拜山小心:身心都要顧

    清明節拜山係香港人嘅傳統,但上山落山都要小心養生。唔少人拜完山返到嚟喊攰,甚至病咗,點解?因為忽略咗以下幾點:

    • 補水同休息:爬山出晒汗,記得帶水飲,唔好等到口渴先飲。拜完山搵個地方坐低抖一抖,唔好即刻返工或者hea。
    • 注意情緒:祭祖可能會勾起唔開心嘅回憶,中醫講「肝主情志」,情緒波動大會影響肝氣。試吓同屋企人傾吓偈,或者聽吓歌放鬆心情。
    • 防蚊蟲:山度蚊多,記得噴防蚊水 (insect repellent),唔好俾蚊叮到成身紅卜卜,搞亂晒你嘅春天mood。

    小偏方:DIY養生茶

    香港人鍾意飲茶,清明時節試吓啲簡單嘅養生茶,夠晒方便又有效:

    • 菊花茶 (Chrysanthemum Tea):清肝明目,春天眼乾或者成日望電腦嘅人最啱飲。加啲枸杞 (goji berries) 仲有滋潤效果。
    • 薄荷茶 (Peppermint Tea):醒神又清熱,攰咗飲一啖即刻精神返晒嚟。

    做法好簡單:用熱水沖泡,焗5-10分鐘就飲得。想涼飲就放喺雪櫃,夠晒chill!

    春天養好底,清明過得正

    清明節係調理身體嘅好時機,記住「少食煎炸、多食清淡」,多做運動,養肝去濕,自然可以精神飽滿,迎接夏天!香港天氣多變,識得點樣適應,就可以更健康、更開心噉過每一日!

  • 清明節各地習俗差異

    清明節各地習俗差異

    清明節各地習俗差異:掃墓之外仲有咩搞亂?

    清明節( Ching Ming Festival ) ,通常喺每年4月4號至6號之間,係 二十四節氣(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嘅「 清明 」。香港人一講到清明,多數諗到 掃墓 ( grave sweeping )同食 清明仔 ,但你有冇諗過,其他地方甚至西方國家點樣過類似嘅春天悼念日?


    香港清明節

    掃墓 + 清明仔,傳統中帶點 chill 喺香港,清明節係家庭活動嘅重頭戲。一家大細去墓地或者骨灰龕( columnarium )拜山,帶香燭、燒豬同紙錢,順便「執靚」吓墓地。食「清明仔」(一啲似糯米糍嘅小食,有鹹有甜)係香港特色,夠晒懷舊!不過,香港人忙到暈,有時會「 hea 」咗拜山,喺屋企燒吓香就算。年輕一代甚至覺得清明係長 weekend ,多咗時間行山( hiking )或者 chill 吓,傳統味淡咗啲。

    台灣清明節

    線上拜拜 + 環保掃墓,新世代 style 台灣( Taiwan )嘅清明保留傳統,但近年流行「線上掃墓」( online grave-sweeping ),喺網上點香同獻花,夠晒方便。實體掃墓多用鮮花代替燒紙錢,注重環保。食「潤餅」( run bing ,一種薄餅卷菜同肉),輕盈又好味。相比起香港嘅「 hea 」式拜山,台灣多咗科技同綠色元素。

    日本

    櫻花下嘅春祭,夠晒浪漫日本( Japan )雖然冇正式「清明節」,但春天嘅「春彼岸」( Higan )同清明有啲似,喺3月春分前後舉行。日本人會去掃墓( grave-sweeping ),帶花同食物拜祭祖先。正值櫻花( sakura )盛開,掃完墓仲可以賞花同野餐,夠晒浪漫!同香港燒紙錢唔同,日本多數用鮮花同簡單供品。食「牡丹餅」( botamochi ),一種甜糯米團,似清明仔但更軟糯。

    越南

    祭祖加美食,熱鬧過節越南( Vietnam )嘅「寒食節」( Tet Han Thuc )喺農曆三月初,似清明。越南人會掃墓同拜祖先,用鮮花同水果代替燒紙錢。特色食物係「浮餅」( banh troi )同「蒸餅」( banh chay ),兩款糯米小圓餅,有甜有鹹,夠晒豐富!同香港清明仔比,越南嘅糯米食品更加多元化,氣氛熱鬧似家庭 party 。

    韓國

    冷飯祭祖,簡單又低調韓國( South Korea )嘅「寒食」( Hansik )喺4月5號左右,似清明。韓國人掃墓用鮮花同簡單供品,唔似香港噉燒紙錢。食「冷飯」( naengmyeon )同「艾草餅」( ssuktteok ),清淡又有春天 feel 。氣氛低調,唔似越南咁熱鬧,但敬祖意味一樣濃。

    英國

    復活節同墓園散步,春天悼念味英國( United Kingdom )冇清明節,但春天嘅「復活節」( Easter )同悼念有啲關係,通常喺3月底至4月。英國人唔會大規模掃墓,但有啲人會喺復活節周末去墓園( cemetery )放鮮花,悼念親人。傳統上會食「熱十字包」( hot cross buns ),一種帶十字標記嘅甜麵包,有啲宗教意義。比起香港嘅燒豬同紙錢,英國嘅悼念低調又優雅,似散步多過儀式。


    加拿大

    春日墓園同紀念活動,慢活 style 加拿大( Canada )同樣冇清明節,但春天係悼念嘅好時機。有啲華人社區會保留掃墓習慣,燒紙錢同拜祭,但主流加拿大人多數喺春季去墓園( cemetery )放花或者參加紀念活動。 4月天氣回暖,有啲人會喺墓園附近野餐( picnic ),同屋企人分享回憶。食方面,復活節嘅「熱十字包」( hot cross buns )同朱古力蛋( chocolate eggs )好流行,夠晒輕鬆同 chill 。

    美國

    國殤日預演,春天悼念帶點愛國美國( United States )嘅「國殤日」( Memorial Day )雖然喺5月底,但春天悼念嘅習慣同清明有啲似。 4月時,有啲人會提早去墓地( cemetery )清理墓碑同放花,尤其悼念退伍軍人( veterans )。華人社區就可能燒紙錢同食清明仔,但主流多數係簡單鮮花同祈禱。食方面,春天野餐流行,熱狗( hot dogs )同漢堡( burgers )係常見選擇,夠晒美國 style !

    清明節 嘅共同點同反思各地嘅清明或者春天悼念玩法好唔同,但核心都係懷念過去同尊重前人。香港人燒紙錢同食清明仔,日本有櫻花同牡丹餅,越南同台灣熱鬧又創新,英美加就低調帶點春日 chill 。

  • 清明節文化

    清明節文化

    清明節係咩嚟?點解要拜山?

    清明節( Ching Ming Festival ),又叫「掃墓節」( Tomb Sweeping Day ),係中國其中一個最重要嘅傳統節日,每年農曆24節氣之「清明」當日或前後舉行,一般落喺公曆4月4日至6日之間。呢日最主要嘅活動就係拜山( Tomb-Sweeping ),即係去祖先墳前掃墓、祭祀,以表孝心同懷念先人。

    香港人點過清明節?

    拜山

    祭祖傳統香港人對清明節最重要嘅儀式就係「拜山」。好多家庭會成家人一齊去祖墳( Ancestor Grave ),帶齊祭品,包括:

    • 香燭( Incense & Candles ):焚香表示對先人尊敬。
    • 紙紮祭品( Paper Offerings ):有時仲會燒紙紮屋企、手機、衫,等先人喺陰間都過得好。
    • 祭品食物( Offerings ):燒肉( Roast Pork )、燒雞( Roast Chicken )、生果( Fruits ),仲有酒。
    • 掃墓( Tomb Cleaning ):清理雜草、擦乾淨墓碑,等祖先「屋企」企理啲。

    拜完山之後,屋企人通常會去附近食飯,一齊聚一聚,增進親情。

    燒衣紙

    表達孝心香港人會喺墳前或者公眾焚化爐( Public Incinerators )燒「衣紙」( Joss Paper ),有啲甚至燒金銀紙、紙紮名牌袋、車、電視,希望先人「樓上」都可以享受返啲世間繁華。

    郊遊 – 春日活動

    「清明時節雨紛紛」,呢句古詩形容咗清明節天氣潮濕,但其實清明節同時都係郊遊嘅好時機。春遊即係去郊外行山、放風箏、欣賞春天美景 。

    清明節習俗嘅由來

    清明節起源於春秋時期,相傳同晉文公( Duke Wen of Jin )有關。傳說晉文公為咗紀念忠臣介子推( Jie Zitui ),規定呢日係掃墓祭祖日。後來,清明節成為華人圈傳統,強調孝道同家族團結。

    香港近年亦提倡環保清明,例如: • 唔焚燒紙紮,改用鮮花( Eco-friendly Offerings ) • 政府提供公共電子祭祀平台,推動「無煙拜山」清明節對香港人嚟講唔單止係一個傳統儀式,仲係家人團聚、傳承孝道嘅重要時刻。無論係傳統拜山,定係新派環保祭祖,都反映出香港人點樣適應時代變遷之餘,依然珍視祖先同家庭關係。

  • 清明節飲食

    清明節飲食

    清明節:香港傳統飲食文化,你識幾多?

    清明節( Ching Ming Festival )係一年中最重要嘅傳統節日之一,香港人會喺呢一日祭奠祖先、緬懷先人,以表達尊敬同懷念。喺廣東文化影響下,香港人拜山多數會帶「三牲」(燒肉、燒鴨、雞)作祭品,但其實清明節亦有應節食品,好似客家圍村雞屎藤茶果( Hakka Ji Shiteng Rice Cakes ),又名「清明仔」,仲有部分潮汕人食嘅潮州鳥餅( Teochew Bird Cake )。

    三牲( Three Animal Offerings )有咩寓意?

    清明節拜山,香港人最常見嘅供品就係「三牲」,即燒肉(叉燒/乳豬)、燒鴨、燒雞,呢三樣代表對祖先最大嘅敬意,並且各有其象徵意義。

    • 燒肉/叉燒/乳豬( Roast Pork/Char Siu/Roast Suckling Pig )代表富足同家業興旺。燒肉色澤紅潤,喻意好運同財富,亦係中式祭祀中最高級嘅供品之一,象徵子孫對祖先嘅孝心。
    • 燒鴨( Roast Duck )象徵家族興旺、福氣滿滿。鴨喺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大器之物」,代表家道昌盛,子孫繼承香火。加上燒鴨色澤金黃,寓意豐收同好運。
    • 燒雞( Roast Chicken )代表人丁興旺、代代相傳。雞一直被視為吉祥動物,「雞」同「吉」音近,食燒雞象徵家族繁榮、後代昌盛,亦寓意祖先庇佑子孫後代順利發展。

    拜山時準備「三牲」,唔單止係對祖先表達尊敬,亦希望祖先庇佑後人,帶嚟財富、興旺、人丁繁榮,所以三牲一直係香港拜山最常見嘅供品之一。

    三牲供品可以食嗎?

    • 有人認為拜過山嘅供品帶有陰氣,最好唔好食
    • 但亦有人覺得祭品得到祖先庇佑,食咗反而有福氣
    • 其實按照家族習慣即可,最緊要祭品乾淨冇被香灰污染

    清明節祭祖水果禁忌:唔好亂帶!

    祭祖時,生果( fruits )係常見供品之一,但有啲水果因為發音或象徵意義,喺清明節係大忌,容易帶嚟不祥。

    清明節掃墓禁忌水果

    • 香蕉( Banana )
      「蕉」同「招」同音,容易有「招來過世」嘅意思,唔適合祭祖。
    • 李子( Plum ) & 梨子( Pear )
      「李」同「梨」發音似「你」,如果同香蕉擺埋一齊,就變成「招你」,即係「招來不潔之物」,寓意極差。
    • 菠蘿( Pineapple )
      喺台灣,菠蘿閩南語叫「旺來」,本來係好意頭,但喺清明節則變成「旺鬼邪來」,容易吸引唔必要嘅靈體。
    • 提子( Grapes )、荔枝( Lychee )、龍眼( Longan )
      呢類水果成串,有「一串串」嘅象徵,喻意「永遠纏繞」,可能會招來「一整串唔好嘅嘢」。
    • 蓮霧( Wax Apple/Java Apple )
      蓮霧係中空水果,寓意「無心」拜祭,象徵對祖先唔夠誠意。
    • 釋迦( Sugar Apple/Custard Apple )
      釋迦嘅外形似佛陀頭,而清明節係祭祖,拜錯咗會變成拜神明,會折煞祖先。
    • 番石榴( Guava )、石榴( Pomegranate )、熱情果(Passion Fruit)
      呢類水果籽多,喻意「多籽 = 多事」,寓意「多心、不潔」,容易帶來負能量。

    適合拜山嘅水果如果唔想犯禁忌,可以選擇以下寓意好嘅水果:

    • 蘋果( Apple ): 代表平安,適合祭祀
    • 橙( Orange ): 吉祥、富貴,有好運意思
    • 柚子( Pomelo ): 代表「有子」,象徵家族繁榮

    供品水果數量應該選擇「雙數」,象徵成雙成對,避免單數(特別係3、5、7),以免影響運勢!

    雞屎藤茶果(清明仔):圍村人傳承嘅非物質文化遺產

    雞屎藤茶果嘅歷史同文化「清明仔」其實係香港客家圍村人喺清明節供奉祖先嘅供品,又名雞屎藤茶果( Hakka Ji Shiteng Rice Cakes )。佢起源於廣東客家文化,據記載,舊時圍村人會喺清明節前後(即驚蟄後至夏至前)去山上採摘雞屎藤,認為呢段時間雞屎藤藥效最佳,過時就會失去功效。

    香港政府更將「清明仔」製作技藝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代表住呢種傳統手藝值得承傳!

    雞屎藤係咩?點解清明節要食?

    雞屎藤( Paederia scandens )係一種中藥材,味甘微苦,具有祛風濕、清熱解毒作用,特別適合清明節前後潮濕多霧嘅天氣。

    食雞屎藤茶果有咩好處?

    • 祛風利濕,舒緩潮濕天氣帶嚟嘅疲倦
    • 具中藥價值,可幫助消化
    • 傳統認為有「驅邪避煞」作用,因為清明節期間陰氣較重,食雞屎藤可以辟邪

    雞屎藤茶果 VS 青團:清明節應節食品

    原來雞屎藤茶果(清明仔)同青團( Green Glutinous Rice Ball )係親戚?

    有部分南方人會喺清明節製作青團,青團其實都係雞屎藤茶果嘅一種!佢哋同樣用糯米粉加草本植物製成,除咗有食療價值,仲可以為傳統白粉團增添綠色,寓意春天來臨、健康長壽。

    清明節唔單止係掃墓祭祖,更是傳統美食文化嘅承傳時刻。香港客家圍村文化中,「清明仔」 —— 雞屎藤茶果唔單止係祭祖供品,仲有保健養生、驅邪避穢等功效。隨住時代變遷,雖然越嚟越少人自家製作,但呢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大家關注,同時支持本地老店,唔好等呢種傳統手藝消失!

  • 清明節活動

    清明節活動

    清明節喺香港:拜山、掃墓、郊遊一Take過!

    清明節(Ching Ming Festival)係傳統節日之一,喺香港(Hong Kong),每年4月4號或5號都係公眾假期,俾大家可以有時間去拜山(grave-sweeping),緬懷先人,同時感受春天嘅氣息。

    清明節習俗:拜山掃墓儀式點樣做?

    拜山(grave-sweeping)係清明節最重要嘅活動之一,基本流程如下:

    提早準備供品

    掃墓前,通常要準備以下物品:

    • 香燭(incense and candles):燒香代表向祖先致敬。
    • 金銀衣紙(joss paper):象徵性「錢財」,俾祖先喺陰間使用。
    • 食物祭品(food offerings):例如燒肉(roast pork)、水果(fruits)、糕點(traditional cakes like “fa gao” – 發糕)。
    • 紙紮品(paper offerings):例如「陰間樓盤」、「紙製手機」,俾祖先「享受」。

    掃墓儀式

    去到墳頭或者靈灰龕位(columbarium niche)後,程序一般如下:

    • 清理墓地:掃走雜草、擦乾淨墓碑。
    • 擺放供品:將食物、香燭、衣紙放好。
    • 點香祈福:燒香拜祭,通常家人會輪流上香。
    • 燒衣紙:將金銀衣紙燒化,俾祖先收。
    • 食供品、收拾善後:部分家庭會喺墓地食祭品,之後收拾垃圾離開。

    清明節禁忌:拜山要注意啲咩?

    香港人對清明節有好多傳統禁忌,以下係最常見嘅幾個:

    • 唔好講衰嘢、鬧交
      去掃墓時要尊重祖先,避免講粗口、講負面嘢,以免對祖先唔敬。
    • 着素色衫,避免大紅大紫
      清明節係嚴肅日子,唔適合着紅色(red)、粉色(pink)等鮮艷顏色,以免顯得唔莊重。
    • 女士避免當日拜山後去其他場合
      傳統迷信認為,女士去完墳場後應該直接返屋企,唔好去人多地方,尤其係孕婦,以免「沖撞」。
    • 返屋企前要清理乾淨
      掃墓後,可以輕輕拍走身上嘅灰塵,部分人會「拍三下」象徵清理霉氣,返屋企前亦可喺門口噴啲水,象徵「洗去陰氣」。

    掃完墓做咩好?清明節郊遊推介

    拜山後,唔少香港人會趁住春天(spring season)去郊遊(hiking or picnic)。

    • 大潭郊野公園(Tai Tam Country Park)
      拜完柴灣墳場,可以順便去大潭水塘行山,環境清幽。
    • 城門水塘(Shing Mun Reservoir)
      適合一家大細去行山或者餵松鼠(squirrel-feeding),掃墓後放鬆心情。
    • 龍脊(Dragon’s Back)
      如果你想喺清明節後挑戰下自己,龍脊係一條景色超靚嘅遠足徑(hiking trail)。
    • 西貢萬宜水庫(High Island Reservoir, Sai Kung)
      清明節之後,可以去西貢遠足、食海鮮(seafood feast),順便放鬆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