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各地習俗差異:掃墓之外仲有咩搞亂?
清明節( Ching Ming Festival ) ,通常喺每年4月4號至6號之間,係 二十四節氣(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嘅「 清明 」。香港人一講到清明,多數諗到 掃墓 ( grave sweeping )同食 清明仔 ,但你有冇諗過,其他地方甚至西方國家點樣過類似嘅春天悼念日?
香港清明節
掃墓 + 清明仔,傳統中帶點 chill 喺香港,清明節係家庭活動嘅重頭戲。一家大細去墓地或者骨灰龕( columnarium )拜山,帶香燭、燒豬同紙錢,順便「執靚」吓墓地。食「清明仔」(一啲似糯米糍嘅小食,有鹹有甜)係香港特色,夠晒懷舊!不過,香港人忙到暈,有時會「 hea 」咗拜山,喺屋企燒吓香就算。年輕一代甚至覺得清明係長 weekend ,多咗時間行山( hiking )或者 chill 吓,傳統味淡咗啲。
台灣清明節
線上拜拜 + 環保掃墓,新世代 style 台灣( Taiwan )嘅清明保留傳統,但近年流行「線上掃墓」( online grave-sweeping ),喺網上點香同獻花,夠晒方便。實體掃墓多用鮮花代替燒紙錢,注重環保。食「潤餅」( run bing ,一種薄餅卷菜同肉),輕盈又好味。相比起香港嘅「 hea 」式拜山,台灣多咗科技同綠色元素。
日本
櫻花下嘅春祭,夠晒浪漫日本( Japan )雖然冇正式「清明節」,但春天嘅「春彼岸」( Higan )同清明有啲似,喺3月春分前後舉行。日本人會去掃墓( grave-sweeping ),帶花同食物拜祭祖先。正值櫻花( sakura )盛開,掃完墓仲可以賞花同野餐,夠晒浪漫!同香港燒紙錢唔同,日本多數用鮮花同簡單供品。食「牡丹餅」( botamochi ),一種甜糯米團,似清明仔但更軟糯。
越南
祭祖加美食,熱鬧過節越南( Vietnam )嘅「寒食節」( Tet Han Thuc )喺農曆三月初,似清明。越南人會掃墓同拜祖先,用鮮花同水果代替燒紙錢。特色食物係「浮餅」( banh troi )同「蒸餅」( banh chay ),兩款糯米小圓餅,有甜有鹹,夠晒豐富!同香港清明仔比,越南嘅糯米食品更加多元化,氣氛熱鬧似家庭 party 。
韓國
冷飯祭祖,簡單又低調韓國( South Korea )嘅「寒食」( Hansik )喺4月5號左右,似清明。韓國人掃墓用鮮花同簡單供品,唔似香港噉燒紙錢。食「冷飯」( naengmyeon )同「艾草餅」( ssuktteok ),清淡又有春天 feel 。氣氛低調,唔似越南咁熱鬧,但敬祖意味一樣濃。
英國
復活節同墓園散步,春天悼念味英國( United Kingdom )冇清明節,但春天嘅「復活節」( Easter )同悼念有啲關係,通常喺3月底至4月。英國人唔會大規模掃墓,但有啲人會喺復活節周末去墓園( cemetery )放鮮花,悼念親人。傳統上會食「熱十字包」( hot cross buns ),一種帶十字標記嘅甜麵包,有啲宗教意義。比起香港嘅燒豬同紙錢,英國嘅悼念低調又優雅,似散步多過儀式。
加拿大
春日墓園同紀念活動,慢活 style 加拿大( Canada )同樣冇清明節,但春天係悼念嘅好時機。有啲華人社區會保留掃墓習慣,燒紙錢同拜祭,但主流加拿大人多數喺春季去墓園( cemetery )放花或者參加紀念活動。 4月天氣回暖,有啲人會喺墓園附近野餐( picnic ),同屋企人分享回憶。食方面,復活節嘅「熱十字包」( hot cross buns )同朱古力蛋( chocolate eggs )好流行,夠晒輕鬆同 chill 。
美國
國殤日預演,春天悼念帶點愛國美國( United States )嘅「國殤日」( Memorial Day )雖然喺5月底,但春天悼念嘅習慣同清明有啲似。 4月時,有啲人會提早去墓地( cemetery )清理墓碑同放花,尤其悼念退伍軍人( veterans )。華人社區就可能燒紙錢同食清明仔,但主流多數係簡單鮮花同祈禱。食方面,春天野餐流行,熱狗( hot dogs )同漢堡( burgers )係常見選擇,夠晒美國 style !
清明節 嘅共同點同反思各地嘅清明或者春天悼念玩法好唔同,但核心都係懷念過去同尊重前人。香港人燒紙錢同食清明仔,日本有櫻花同牡丹餅,越南同台灣熱鬧又創新,英美加就低調帶點春日 chill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