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 清明節 ,唔少人無論身處邊度,都會抽時間去拜祭祖先。呢個傳統唔單止係一個節日,仲係一種文化同感情嘅延續。無論你係喺山頭掃墓( grave sweeping ),定係喺屋企簡單悼念,清明節都係一個同過去連繫嘅機會。
清明節係乜嘢?
清明節,英文叫 Ching Ming Festival 或 Tomb-Sweeping Day,通常喺每年4月4號至5號之間(農曆三月初)。原本係二十四節氣之一,後來演變成紀念先人嘅日子。唔同地方都有人過呢個節,例如馬來西亞(Malaysia)、新加坡(Singapore)同埋西方國家嘅唐人街(Chinatown)。佢唔只係「掃墓」,仲係一個表達孝心同懷緬嘅機會。
清明祭祖嘅基本流程
無論你喺邊度,清明祭祖都有啲共通嘅步驟,夠晒有條理!以下係一般玩法:
執墓同清潔
如果有墓地,第一步就係「執墓」(tidy up the grave)。帶剪刀、掃把同水桶,清潔墓碑同周圍環境,畀祖先一個乾淨嘅地方。無墓地嘅話,有啲人會喺屋企設個簡單嘅靈位(memorial tablet)悼念。
上香同拜祭
點香(light incense)係重頭戲,通常插三支香,代表天、地、人。跟住擺放供品,好似燒豬(roast pork)、雞、飯、酒同生果,甚至一啲地方會用當地特色食物。仲有紙紮嘅「金銀元寶」(paper ingots)同「衣紙」(joss paper),燒畀祖先用,係一份心意。
燒紙同叩頭
燒紙錢同叩頭(kowtow)係傳統嘅表達尊敬方式。小朋友可能覺得悶,但大人會話呢啲係「孝心」。有啲地方會燒紙屋、紙車,甚至現代嘢如紙iPhone,夠晒貼地!
祈福同分享
拜完之後,有啲人會同祖先「傾偈」(chat),講下近況,求下保佑。之後拎啲供品同屋企人分享,寓意同祖先一齊享福。
各地嘅清明特色
清明節唔同地方有唔同風味。例如喺東南亞(Southeast Asia),有啲社區會搞大型拜祭活動,連唔識講母語嘅後代都會參與。喺西方國家,有啲人無墓地,就喺屋企點燭(light candles)同放鮮花悼念,簡單但一樣有心。雖然方式唔同,但核心都係一樣:懷念祖先,感恩佢哋嘅付出。呢個節日好似一個提醒,話我哋無論去到邊度,都唔好忘記根源。
清明節唔單止係一個儀式,仲係同過去連繫嘅橋樑。喺呢個忙碌嘅世界,大家平日可能忙到七彩,清明就係一個停下來嘅機會,去懷念祖先,記住佢哋畀我哋嘅一切。無論你信唔信鬼神,呢個傳統都係文化嘅一部分,值得傳承。
發佈留言